教师:监护不到位 网游在农村孩子中更易失控 难就难在防沉溺
来源:光明日报 | 2018-02-24 10:51:18

假期,也是孩子们过足游戏瘾的“大好时节”;众多家长也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孩子进行手游网游的情况,并切身体会到网络时代游戏对玩家的巨大吸引力。关于网络游戏之于青少年利弊的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期,我们约请对网游手游感受深刻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以及学生,一同探讨。

大学

反对的不是“游戏”,是“沉溺”

当“吃鸡”成为年轻人社交生活的主题词和流行语,当“农药”成为学生们沟通感情的网络桥梁,当大学寝室成为相约“开黑”的草台网吧,当人们在食堂、教室和公交随时随地见证“跳一跳”……我们这些高校教师也不禁一边感叹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边看着手游网游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娱乐和社交方式,然后生出一丝担忧。

这种担忧,包含着对现实和未来的不安,比如游戏过度娱乐化、篡改历史人物,比如不少高校学子沉迷游戏甚而荒废学业,比如一系列让我们痛心的悲剧新闻:13岁学生因玩手机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手机游戏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当手游网游娱乐工具竟然摇身一变,化身为左右人生命运的潘多拉魔盒,我们这些高校教师,无法不心生警惕。

难就难在防沉溺

“游戏”本来是个中性词,爱玩是人的天性,无数的发明创造也正是人类在“游戏”的过程中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游戏”的内容林林总总,从户外运动到棋牌麻将到电子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缓解了疲惫,放松了身心,带来了快感,增进了交际。

我们反对的不是“游戏”,而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沉溺”。

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核心要义在于追求“恰到好处”,在于警惕“过犹不及”。

游戏为什么容易让人沉溺?青少年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喜欢新潮,新生的、流行的事物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农药”和“吃鸡”游戏在时下迅速走红,一方面是游戏本身的设计,门槛低、容易上手,青少年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趣味性,更能在竞技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类手机游戏通过团队竞技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新的网络社交方式,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潮流。如今无论是社会对游戏行业的监管,还是家庭、学校对青少年的监管都越来越难,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玩游戏更便捷,想玩的时候随时就能开一局。加之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判断力和自控力还在探索巩固阶段,且尚未形成稳定的人生追求,不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从没思考过未来,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往往抱有“及时行乐”的态度,受到感观的刺激后对于喜欢的东西容易沉迷其中。

避免沉迷需要的是感受真实

在一个个“手机奴”“游戏迷”诞生的背后,是内外因的共同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并应对学生们热衷游戏,甚至沉迷游戏的问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