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赏桂_每日观察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25-11-02 21:34:24

十月已深,秋意却姗姗来迟。今年的天气反常得令人不解,白昼依旧暖得像夏末的余韵,晚风也不肯带一丝凉意。人们翘首以盼的桂花,竟也迟迟不肯露面,枝头空寂,仿佛在等待某种天时的召唤。

直到月底,一场冷空气骤然南下,寒意如墨滴入清水,迅速浸透整座城市。就在这突如其来的清冷里,一夜之间,桂树仿佛听到了号令,纷纷破蕾吐芳。那不是细碎试探,而是怒放——是积蓄已久的生命力在寒凉中骤然迸发,如潮水漫过堤岸,将整个秋天推至高潮。


(资料图片)

我踱步至驻地旁的西环河畔,只为赴这一场迟来的约会。清晨的西环河,薄雾轻笼,水色微茫,两岸的桂树在晨光中静静伫立,宛如披着金边的守望者。树影斜映水中,被缓缓流动的河水揉碎,又聚拢,仿佛整条河都在呼吸着桂香。

怒放的桂树高大挺拔 作者供图

河岸两侧,桂树成行,姿态万千。有的高大挺拔,冠如华盖,枝干伸展如臂,像是为行人撑起一道金色的穹顶;有的低矮敦实,树形浑圆如蘑菇,缀满花朵,宛如大地捧出的香炉;还有的枝条斜逸,临水照影,风起时,落花点点,浮于水面,随波轻漾,竟把整条河都染上了幽香。

金桂开得最是热烈,花瓣深黄如熔金铸就 作者供图

走近细看,品种各异,风姿不同。金桂开得最是热烈,花瓣深黄如熔金铸就,一簇簇挤在叶腋,密密匝匝,像无数微小的铃铛藏在绿云深处。阳光穿过叶隙,落在花上,那金黄便仿佛有了生命,在微风中轻轻颤动。银桂则清丽许多,花色淡黄近乎素白,成串垂下,如碎玉轻悬,风动时簌簌微响,似有暗语低诉。丹桂最为夺目,花作橙红或深赭,如点点火焰燃于枝头,一串串如璎珞垂挂,热烈得几乎要灼伤秋光。而四季桂虽不在此时最盛,却也零星开着,细小的花苞藏在新叶之间,淡黄中透着青涩,不争不抢,却始终在场。

若论桂花的香气,那便是一场层次分明的嗅觉盛宴。

金桂的香气最为浓郁醇厚 作者供图

金桂无疑是这场盛宴的主角。它的香气最为浓郁醇厚,仿佛一位热情的歌者,一开口便满溢全场。那香气霸道而直接,穿透力极强,能轻易地跨越庭院,弥漫在整条街巷,将“十里桂花香”的传说化为现实。它不做任何遮掩,用最热烈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存在,让人一闻便沉醉其中。

银桂如一位清雅的君子 温润内敛 作者供图

紧随其后的是银桂。它的香,是金桂的另一面,如一位清雅的君子,温润而内敛。那香气虽不如金桂那般浓烈,却更为持久、清新,像一首悠扬的田园诗,静静地萦绕在空气中,带来一种沁人心脾的舒适与安宁。

丹桂的香气带着一丝独特的甜意与热烈 作者供图

再看那艳红的丹桂,它的香气则带着一丝独特的甜意与热烈。它不像金桂那般霸道,也不似银桂那般清幽,而是一种鲜明、活泼的香,仿佛秋日里一抹最艳丽的色彩,浓烈而短暂,却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季桂不争不抢 香气极淡 作者供图

至于四季桂,它更像一位沉默的陪伴者。它的香气是极淡的,淡到需要你静下心来,凑近枝头,才能捕捉到那一缕若有若无的芬芳。它不争不抢,以其“四季常开”的坚韧品格,默默地为你献上一份长久而含蓄的香气。

总而言之,金桂以其浓烈霸道的香气冠绝群芳,银桂以其清雅持久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丹桂以其甜而热烈的气息独树一帜,而四季桂则以其淡雅含蓄的陪伴别具一格。每一种,都是秋天赠予我们的独特诗篇。

正午时分 阳光正好 观赏者络绎不绝 作者供图

正午时分,阳光正好,河畔渐渐热闹起来。一位老人坐在树下的石凳上读报,不时抬头看看花,又低头看看字,仿佛在比较哪一种更值得细品。一对年轻夫妇推着婴儿车缓缓走过,车里的孩子忽然睁大眼睛,小手朝空中一抓,原来是一片桂花轻轻落在他鼻尖。母亲笑了,轻轻拂去,却把那瞬间的惊喜悄悄藏进了手机相册。

看着这满树繁花,闻着这沁人幽香,我不禁想起了“折桂”这个词。它宛如一缕来自古老时空的幽香,静静地萦绕在中华文化的长廊里。它最初的芬芳,源自一个关于月亮的浪漫想象——在那清冷的广寒宫中,一棵五百丈的桂树亭亭如盖,树下吴刚挥斧的身影千年不变,而那桂树却总能瞬间愈合伤口,展现出超凡的生命力。因此,能从这神圣的月宫中折取一枝,便成了凡人难以企及的荣耀,象征着超越庸常的才华与毅力。

“折桂”象征对学子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 作者供图

后来,当秋日的桂香与科举放榜的喜讯在唐宋的空气中交织,“折桂”便自然而然地与读书人金榜题名的梦想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不再仅仅是神话,而是化作了白居易诗中“桂折一枝先许我”的豪情,成为了人们对学子们“蟾宫折桂”的美好祝愿。时光流转,科举的烟尘虽已散去,但“折桂”的意象却沉淀下来,化为一种永恒的文化符号——它依然在每一场竞技的终点等待着胜利者,为他们加冕,为他们的荣耀写下最典雅的注脚。

十月的桂,开得虽迟,却不负期待。它用一场迟来的怒放,把整个秋天的分量都补了回来。它不只是花,是香气,是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隐喻——于寒凉中坚守,于沉默中酝酿,终以不可阻挡之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西环河畔 满树繁花 作者供图

站在西环河畔,望着满树繁花,眼前的盛景与月余的等待交织,我不禁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在焦虑时机未至,却忘了生命自有其节律。桂花的等待,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修行?它不争不抢,于静默中坚守,终能在寒凉降临的刹那,凛然绽放出积攒一秋的芬芳。

不赶春的喧闹,不附夏的繁盛,它只守着秋的节令,在寒意中悄然吐露心香。那一缕沉睡的花信,并非迟钝,而是静候天时——唯有冷风拂过枝头,才肯将积蓄已久的芬芳,尽数交付给秋光。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在这个急于求成的时代,我们太习惯于追赶、比较、焦虑于“是否落后”,却忘了生命自有其节奏。有人二十岁便“折桂”,有人四十岁才闻香,可那香气本身,并不因早晚而减损分毫。

桂花开得如此浓烈 香气如此浩荡 却从不张扬 作者供图

更令人动容的是它的谦卑。花开得如此浓烈,香气如此浩荡,可花朵却细小如星,藏于叶底,从不张扬。它不似桃李灼灼招蜂,不若牡丹华贵压枝,却以微小之躯,散出浩荡之香。它只是静静地开,默默地香,任风将芬芳带向远方。这让我想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他们不显山露水,却以无声的坚持,为世界留下持久的馨香。这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

而桂花的短暂,更添几分诗意。不过十日,花事将歇,风一吹,便如雨落。可正因短暂,才让人格外珍惜。我们总想留住美好,却忘了有些美,本就该是刹那的惊艳。就像人生中那些高光时刻,或许只有一瞬,却足以照亮漫长的岁月。桂花教会我们:不必执着于永恒,只要在属于自己的时节里,尽情地开过、香过、爱过,便已无憾。

归家路上,我轻轻拾起几朵落花,托在掌心。它们已失却枝头的鲜亮,却依然散发着微香。忽然觉得,人生若能如桂花,便很好——在该沉默时静默,在该绽放时怒放;不因迟开而自弃,不因早谢而遗憾;以微小之躯,散浩荡之香;以短暂之生,留悠长之味。

满城桂雨 是秋天写给行人的一封无字情书 作者供图

这,或许就是秋天最深的启示:不必急于登场,也不必惧怕迟来。只要内心有光,终会等到属于自己的秋风。那时,纵然只开十日,也要倾尽所有,把香气留给世界,把心动留给路人。

这满城桂雨,是秋天写给行人的一封无字情书,落款处,是风,是光,是我们曾为之驻足的刹那心动。(作者 杨晓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