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盛夏,国内空调市场开始起势,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中,国内空调市场的出货量和产销规模、乃至零售量都呈现出同比高增长的态势。笔者近期走访多个空调及上游企业获悉,5月份大量空调企业的制造一直处于饱和式生产状态,压缩机等关键部件甚至出现了阶段性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此高昂猛进的旺销走势,似乎让很多的厂商恍然觉得之前一直呼吁的存量化并不是一个现实,但是如果仔细梳理今年国内空调制造产业的节奏和各个品牌的布局,就可以发现,过去几个月产销规模的暴增,有着一定的特殊原因。
多个新制造工厂投产带动产销量上升
(资料图)
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一度沉伏的中国空调制造业又爆发出了一波产能扩张、制造基地新建热潮,飞利浦滁州基地、月兔马鞍山基地、乐京安庆基地、中汇达制造基地、盈量制造基地……一座又一座的制造工厂拔地而起。
还有格力高栏港制造工厂、TCL空调武汉制造基地扩产同样带来了产能提升,而美博空调芜湖基地正在进行扩产规划。中国空调产业的产能在2023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峰值。
这些工厂和制造基地的投产,必然需要一定的产销规模来维持生产线的运转,尤其是在旺季之前,需要把自身的产能拉满,储备足够的库存铺向渠道,以满足各个空调厂商都寄希望能够出现的旺季需求爆发行情。
所以,供给侧火热的生产态势,直接带动了产销量的直线上升,这也给上游产业链带来了一定的产能释放压力,部分核心部件的供求矛盾在短期内出现了激化也是实属正常。
渠道扩容增加了空调蓄水空间
在此之前的几年内,不仅仅是家用空调,整个家电乃至家用中央空调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去年旺季时期,国内家用空调市场爆发出了一个行业罕见的井喷行情,很多品牌在华中、西南、华东等地出现了断货现象,长时间的高温闷湿气候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种市场特征使得空调以外的经销商看到了市场博弈的短期机会,尤其是在其他家电产品陷入存量化泥淖而无法带动自身发展的时候,都在寻找新的品类补充既往的业务体系,空调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核心。
尤其是几个主要企业渠道体系和产销模式的变革,给其他空调制造企业让渡出了渠道机会,笔者从多个空调制造企业了解到,今年与他们已经形成合作的代理商和网点数量都得到了增加。
新的商业形态及以往的流通大平台也在对空调项目投入更多的资源,内容电商、兴趣电商等给中小经销商、品牌的短期出货量上升提供了空间,尤其是像汇通达、苏宁云等等大型流通端口,对空调制造端产销量上升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下沉市场放量速度超预期
从4月底之前各个大型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以卡萨帝、COLMO等等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在过去一年表现尤为靓丽,当高端化、产品更新换代正在主导消费升级趋势的同时,下沉市场也处于一个上量周期。
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其实并不矛盾,本质上是空调产业进入一个明显的分层化阶段,从更为宏观的数据看,下沉市场的上量速度明显要高于产品结构的升级幅度。这也给很多的中小品牌带来了巨大的空间。
这个过程中,以格力、美的、海尔等为代表的主导品牌起到了很关键的产业生态维护作用,这些大型制造企业对利润和业务结构的要求高于产销规模的体量,相比于中小品牌的高定价模式,使得后续品牌有条件获得足够的出货机会。
也因此,笔者了解到,二三线品牌在过去几个月于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头部企业,多数中小品牌的出货量增幅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出现了翻番式增长,当然,这种高增长幅度也与这些品牌或企业在既往的历史基数较低有关系。
厂商预期偏高驱动出货高增长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过去三年几乎所有空调厂商都处于一个并不十分顺畅的产销节奏之中,整个行业的情绪被持续积攒之后在今年开始集中释放,从今年新春之后开工即高歌猛进就可以窥见其中一斑。
环境放开之后很多空调厂商对今年的行业走向几乎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经销商和代理商在扩大自身的品牌矩阵、业务体系,工厂在扩大自身的渠道辐射面和产能,有些企业还连续推出了涨价政策。
行业情绪的集体亢奋,直接带动了产销规模和出货量的高速增长,几乎每个空调厂商都希望在今年开放、宽松、有序的大环境下获得长足发展,时下的走势似乎也印证了他们的期望。
另外,由于今年出口市场的走势一直不甚理想,空调企业对内销市场投入力度更大;与此同时,各种细分赛道也不断涌现,厨房空调、热泵空调、新冷媒空调等等,这种细分态势直接刺激了新场景对空调产品需求的起势,厨房空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不过,旺季阶段的市场到底会怎样是一个影响行业短期走向的巨大变数,目前行业的产销量多集中在渠道库存上,零售量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上虽然增长但不具备有价值的参考意义,如果后面三四个月内需求端不能有效消化时下的库存规模,后续的行业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