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断奶” 新能源车产业亟须自我造血 内燃机与电动化结合将是新方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18-02-01 10:13:22

转眼间,2018年已经过去一个月,各大车企也纷纷交出了自己2017年的成绩单。在整体增速低于预期的情况下,新能源车成为了汽车市场的一抹亮色。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自问世以来就被寄予厚望。2009年起,我国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全面布局,政府补贴、不限牌不限行、免征购置税等多重政策红利相继来临,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不过,新能源汽车虽然增长迅速,但依然面临推广、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实际上,真正健康的产业,其发展依靠的是自我造血,而不是持续性的被动输血。正如每个婴儿都要断奶一样,一个靠补贴养活的市场,一定是不成熟的。虽然政策红利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四年的高速增长,但要想真正实现良性发展,光靠政策肯定不行,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2018年将是一个关键年份。同时,补贴政策的加速退出,也意味着政府主导市场的模式进入尾声,企业主导市场的新阶段已经开启。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还面临哪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补贴退坡后自主品牌如何面对传统汽车以及国外品牌带来的双重考验?未来如何转型升级?围绕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精选了部分业界人士的观点,以期能给行业以启迪。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内燃机与电动化结合将是新方向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研发、产业、市场、政策创新和基础建设方面已经呈现出明显的综合优势。

新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已具备很好的基础。

第一,现在纯电动汽车虽然发展快,但功能性能上还有短板。续驶里程就是短板之一,而且续驶里程不能简单用增加电池的办法解决,因为电池增加了,重量也增加了,单位耗能也增加了。

第二,传统内燃机驱动系统。一方面要面临更加严苛的排放标准和降耗减碳要求,产业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基础建设还不平衡、不充分,建设、运营和服务体系还需要更加灵活和完善。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大规模的市场应用,我们现在的政策体系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标准法规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电动汽车的科技创新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未来必然是智能化、纯电驱动的发展方向。

明确电动化、智能化新方向,整车产品需要在综合效能上下功夫。提高质量,即高比能量的蓄能、高比功率的发电,燃料电池或者增程器,高效率的驱动和能量回收,智能化的控制、轻量化的车体等方面。

转型升级方面,内燃机产业面临的压力很大,包括油耗法规更加严格,排放标准更加严苛,检测规范更加动态。内燃机技术要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排放为主线,逐渐在关键技术上下功夫。

从发展趋势上看,内燃机与电动化相结合,将成为车用动力技术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可喜的是,市场上有一些新产品,比如CHS的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运用到广汽和吉利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效率明显提高。研发高效率增程式机电混合系统,将是今后重点研发内容之一。

我们要继续完善政策创新,保持政策连续性。今后将继续扩大电动汽车市场销售配额,加快公交、出租车的普及和推广,开拓共享汽车新市场,完善充电设施建设措施,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在制度创新方面,要制定好、落实好各项标准的规范。

一要制定好技术标准,支撑转型,加强标准的研究和供给。应着手研究有关新能源汽车综合能力和超低排放的技术标准。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能力、综合效率的提高,与它的能量密度、增程器效率、轻量化等因素有关,这些综合效益能够保证其得到最佳效率。

二要加快电力价格机制改革。应注重实施可再生能源和波谷电利用政策。去年我考察了国网公司,发现在所有实施了波谷电政策的区域,充电高峰基本上都集中在波谷电。

三要以安全、绿色、高效、共享为原则,及时出台自动驾驶试运行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明确适应阶段和区域的法定标准。很高兴,我们的龙头领军企业在基础建设设施方面已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国网构建了高效的充电设施和开放的服务平台,逐渐从一个运营公司的角色转化到了平台公司;神华也正在布局氢能加氢设施,为未来的清洁能源发展做准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