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儿童眼睛 擦亮光明未来 世界实时
来源:中国教育报 | 2023-08-30 15:01:22

呵护儿童眼睛 擦亮光明未来

——五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高毅哲

6月5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彩香一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指导彩香村幼儿园小朋友做眼保健操。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而视力健康尤其受到社会关心、群众关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视力健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我国学生近视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2020年和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和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都强调要关注“小眼镜”问题,体现了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深切关心。

2018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逆势推进,一场守护孩子光明未来的行动,在全国掀起前所未有的高潮。

制度设计不断完善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光谷汤逊湖学校体育馆十分热闹。

每天从早到晚,篮球、羽毛球、排球等各个运动社团的孩子们,或跟着教师练习技术动作,或进行激烈对抗。体育馆里,欢笑声和加油声持续响起。

“保证孩子们的体育运动时间,是近视防控非常有力的保障。”学校校长汪新华说,“即便在平时的课间,学校各班的视防员都会督促同学们走出教室活动或远眺。”

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关键在制度,关键在执行,关键在持久。

5年来,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有序推进制定近视防控政策、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完善科学防控标准体系、提升科普宣传教育效果等一系列工作,持续释放打好“国之关切、民之所盼”的光明保卫战、持久战的强烈信号。

时针拨回到2018年8月,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实施方案》,明确了2023年和2030年防控目标,提出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和政府有关部门五个相关方面的行动,突出强调加强考核的政策要求。

在《实施方案》的推动下,短时间内,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前所未有地凝聚了部门合力、压实了主体责任、摸清了近视底数,“一盘棋”的大防控工作格局迅速形成。

这是不断完善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制度设计——

教育部牵头建立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并召开3次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增加到16个。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逐一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应落实本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措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

教育部分3批认定200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63个改革试验区。教育部及时总结推广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市、区)在完善近视防控体制机制、加强视力健康教育、推进视力监测建档等10个方面的36项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教育部还批复在山东省设立首个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

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出台省级近视防控实施方案,确定防控目标,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省级近视防控联席会议机制或领导小组统筹协同推进,明确部门责任。

这是愈加明晰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思路——

2021年4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聚焦近视防控关键领域、核心要素和重点环节,开展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等8个专项行动。

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办法》,各级人民政府逐级建立多部门联合评议考核、向上报告向下反馈相结合、评议和整改相结合的评议考核体系。

从制度设计到思路举措,从防控导向到评议考核,有关部门不断推进相关工作,持续扎牢近视防控的制度政策“篱笆”。

科学防控逐项落实

课堂是儿童青少年用眼主要场景之一。降低校园里的用眼强度,是做好近视防控的重要环节。

教育部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严控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各地各校不断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锻炼。

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校外场地以及村(社区)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等组织儿童开展才艺展示、运动健身、劳动教育、参观体验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儿童课余生活。

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必须从科学出发,认真作答。

近日,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分别发布《近视防控三十问答》《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为学校、家庭提供了科学指南。

《实施方案》出台以来,有关方面以科学为指导,不断出台极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各项措施。

“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低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教育部印发的《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委托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牵头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制,为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提供专业指导。

《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等一系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标准相继出台,为各地和学校落实近视防控、预防和矫正近视提供了科学指引。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改善中小学生视觉环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近视防控标准化工作,引导并规范读写作业台灯市场,积极推动验光配镜服务认证等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认证工作,为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标准支撑。

5年来,浙江省温州市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对标达标实践和建标创标探索,市政府连续5年将近视防控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投入2.77亿元优化校园视觉环境,对全市近2.4万间教室实施灯光照明改造,采购与更换可调节课桌椅和交互式多媒体。

2022年,大连市投入5427万元为学校配备可调式课桌椅等相关设备设施,指导学校在学期开学前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推动实现课桌椅高度和学生身高匹配。

南京市启动中小学的课桌椅标准化改造工程。目前,南京大部分中小学生都用上了可调节课桌椅或经过改造的课桌椅。这些课桌椅能够适配不同身高的学生,有效降低了学生近视率,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南京中电颐和家园小学学生袁睿莀说:“我可喜欢现在的课桌椅了,干净漂亮。新课桌椅还可以根据我的身高调整,帮助我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多方协作凝聚合力

在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学校与嵊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建立医校联合长效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掌握基础眼保健知识的教师队伍,加强家校合作,构建“预防、筛查、追踪、干预”近视防控体系,全校学生的近视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做好近视防控,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近视防控逆势推进的背后,是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

——创新方式方法,医教协同的力度不断加强。

在山东,当地加强中西医结合近视防控关键技术和方法探索,持续开展规范化近视筛查流调,建立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筛查、诊断、视功能分析“三级监测”系统。

每周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总会迎来济南外海实验学校的小学生,他们是到这里进行视觉训练的。“现在家长、学校、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保护孩子的眼睛努力。”学校校医王佃翠说。

——营造宣传氛围,健康教育的活动持续开展。

新疆组建自治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采制多民族语言近视防控专题广播节目,通过“万套知识书包图书送农家”、“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知识书包等项目,向全区各族儿童及其家庭赠送包括近视防控内容在内的图书72.2万册。

陕西充分利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和“全国爱眼日”等时段和节点,采取专家宣讲、主题班会、电台广播等多种方式,分层次对教师、学生、家长等开展视力健康宣讲活动。

——注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的支持引导下,儿童眼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建设住培眼科专业基地407个,下达计划招收培养眼科专业住院医师2000余人(含专硕),国家级眼科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累计培训2万余人,有力提升了在岗医务人员近视防控技能水平。

5年来,教育部支持39所高校开设眼视光学本科专业、136所高校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眼视光学”等109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在高职学校设置眼视光技术等专业点300余个,增加各类人才供给。

——完善共促共育,家校协同的步伐愈发协调。

湖南省长沙市砂子塘新世界小学成立了由校领导、全体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近视防控工作组。“家校协同开展视力监测,科学指导防控,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校长徐静说。

在全国妇联的推动下,各级妇联组织依托41万个城乡社区家长学校、4万多个网络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297个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普及近视防控等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广大家长注重孩子视力保护,增强近视防控意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5年来,政府、学校、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等持续加大近视防控协同力度,工作体系愈加完备,人才队伍结构日益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与医疗机构落实、社会参与”的近视防控工作格局更加巩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