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青春片扑街 情怀加小鲜肉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作者:顶城小编 来源:顶城网

  今年恰好又赶上电影“小年”,整个市场的萎缩自然会殃及青春片这一细分品类。再加上资本的逐利,导致电影市场充斥着浮躁与泡沫,精耕细作环境不复存在。

  2、小鲜肉 or IP不行?导演编剧之过,创新乏力

  纵观目前的电影市场,基于强大的人气与影响力,小鲜肉、小花成了青春片的标配,由类似歌手、模特等非科班出身的明星担任主角,演技不够颜值来凑,拙劣、生硬的表演一次次将观众耐心消耗殆尽。

  但如果把责任全部推付给小鲜肉们又不太合理,要知道,拥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小鲜肉,应该为影片锦上添花才是。演技好坏,除了演员本身之外,还取决于导演、剧本相关周边的影响,比如汤唯在李安之外接演不少烂片一样。

  这就要说到青春片的另一特征,导演多为作家、歌手、演员跨界新人,在剧情和人设的把控上输于专业导演,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往往跟随市场风向,制造大同小异的流俗烂片。

  正如微影研究院关于青春片的专题报告所陈述的,青春片不像科幻、动作、悬疑等电影可以天马行空,越是贴近生活的青春片,在凸显矛盾、带动高潮方面越难以实现,于是大量青春片开始打起了安全的“套路牌”,无外乎堕胎、失恋、出国……在被观众称为“别人家青春”的同时,这些问题也暴露了国内优质内容与专业导演编剧的匮乏。

  在白文娟看来,一个拥有很多粉丝的好IP改编成电影,无论从延续IP寿命还是借此产生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都是好事。“傍IP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把控改编水平,如何将IP的价值最大化。”

  对于傍IP的青春片而言,都可以在影片上映前引起一大部分IP粉丝的关注,为票房带来了基数保障,而非IP电影,则很容易淹没在激烈的竞争中,沦为炮灰。

  比如,日本每年有大量漫画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剧面世,口碑和票房往往双赢。但是为什么我们背靠优质IP依然做不出好电影呢?

  除了上面提到的在IP影像化上缺乏专业导演、编剧之外,还有就是太循规蹈矩,创新力不足,当然这里面也有受制于审查的无奈。

  二、青春片走到尽头了吗?

  目前的青春片是70后导演用着80后的演员,拍出给90后看的电影。资金、卡司、IP全部到位,但总有些违和感。青春片的怀旧牌已打了3年,可谓彻底消费光了“情怀”。最近关于青春片的唱衰声不绝于耳,青春片真的走到尽头了吗?

  今年的几部青春片虽然票房不理想,但讨论热度不减,可见观众并非不接受青春片,只是不希望在同样的噱头上重复消费,从内心需求来说依然期待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所以此时判青春片死刑实在操之过急。

  当前真正需要业界着力关注的是:如今95后乃至00后都还处于校园阶段,针对这个年龄层的青春片非常少,此后每过一年,都会有一波“新新人类”走向社会,他们爱着二次元,他们生活离不开手机,他们未来十年不仅是强有力的娱乐消费人群,也是电影行业最应该讨好的人群,内容方把握住他们就把握住了未来巨大的商机。

  “发达的香港电影,也曾出现过警匪片、古惑仔片、僵尸片、赌博片扎堆上映,题材雷同的局面,电影的制作周期之长导致很难跟上观众的当前关注点,也许开拍时创新的剧情在两年后上映就变成的观众眼里的老套,回看澳门风云系列和寒战系列也都是其类型片沉寂多年后的卖座之品,不难发现,沉淀和创新才是类型片的出路,青春片亦如此。”白文娟说。

  3、国内青春片出路:学习国外“青春+多类型”

  不同于中国青春片,美国的青春片早已脱离爱情这个中心,不论是年少的迷茫、成长的烦恼、生活的压力还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有大量丰富多彩的题材可以挖掘,青春元素成为多种类型片的一个有效支撑而并非单纯的卖点。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投教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