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两版“合伙人”看似“配方”相同,但因“时代”这一关键要素的剥离,剧版变了味,成了荒腔走板的“伪现实”剧。
电视剧 《合伙人》剧照。
◆电影 《中国合伙人》海报。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在你心上。”五年前,电影《中国合伙人》的这句台词让不少人唏嘘过。它浪漫诉说着,奋斗的心不可老、不会老。后来,本片被视为国产片创业题材的第一个成功注脚。
五年过去,电视剧《合伙人》在北京卫视和优酷视频播出。新剧不仅有影版的编剧参与创作,且叙事框架、人物设定也沿用了大银幕的。作为创业剧“标配”,剧中台词读来也有励志成分,比如“再难的路也是我们自己选的”,比如“你有勇气回头,为什么没有勇气坚持到底”。可这些话没在观众心里激出多少涟漪,剧集更是口碑惨淡。
近年来,电影与电视剧的“多胞胎”层出不穷。有些是基于同一IP的“一鸡多吃”,比如《泡沫之夏》《致青春》等都有多个影视版本;有些是沿用同一框架、套用一个模板的“故事新编”,例如现在的《合伙人》。可除了2017年剧版《白鹿原》的口碑远超此前的电影版,其余影视的同题创作,大多一版不如一版。问题出在哪儿?
时代本是创业剧最好的土壤,抽离真背景的创作如同空中楼阁
和电影《中国合伙人》一样,剧里的主人公也是异姓三兄弟:古东青——考学多年的农家子弟,霍志远——自信到自负的优等生,王子——潮流青年、浪漫主义者,人物性格基本能与影片中的成冬青、孟晓骏、王阳一一对应。电影里一首《海阔天空》为梦想点题,电视剧《合伙人》选用同一支乐队的《情人》贯穿始终。加之都是三兄弟相识于微时、有并肩有疏离最终创业成功的故事,影视两版看似“配方”相同。但因一个创作要素的剥离,剧作变了味。
时代,是创作者无法抛之脑后的要素。
五年前的电影固然有煽情之嫌,但片中怀的旧——上世纪90年代的 “土孩子”逆袭,“美国梦”变白日梦,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以及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迷思等——都因严丝合缝的时代感而具有现实落点,服装、道具、相应历史节点的新闻资料片也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反观荧屏上的《合伙人》,开播前,它是被列在期待榜单前排的,因朱亚文等人的演技有保障,更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主流为创业剧提供了丰沃的受众土壤。但从播后反响来看,恰是时代土壤“倒戈一击”,让剧本露了怯。
电视剧从2002年讲起,三兄弟大学肄业,先跑物流,再转战电商。对观众而言,切近的十多年是大家心头依然鲜活的记忆,这些行当也都是互联网时代拔地而起、令人叹为观止的产业。所以,当剧中人到2008年仍在质疑物流业,到2010年仍看不见电商创业的曙光,难怪观众吐槽,“一切证明,他们真的不适合创业”。更不消说,剧中大量的植入广告、网络流行语,不少与真实年份错位,让人不解今夕何夕。
时代本是创业剧最好的生发土壤,此前的 《温州两家人》《鸡毛飞上天》等都是成功示范。相反,抽离了真背景的作品只能沦为空中楼阁。
要避免相近题材重复表达,元素堆砌绝非出新“反套路”的良方
时间线混乱已是个大漏洞,随着《合伙人》播出过半,剧情里过载的爱情戏份、牵强的人物遭遇,更让创业背上莫名所以的骂名。
编剧给三兄弟各自安排了爱慕者。西北王小爱对古东青一见钟情,不由分说便千里追爱,送来他们创业的第一桶金。富家千金马小倩爱了霍志远多年,先后在三人走投无路时充当送钱上门的“天使”角色。个人能力上乘的杨子和辛晴分别钟情于王子和古东青,所以,她们甘愿在酒局里扮演说客。一言蔽之,创业三人组身上并未显露太多闪光点,他们开创事业的每一步几乎都离不开爱情的支撑。成功靠异性,看上去,难道不是“大女主”“玛丽苏”的套路剧本?
三人组的个人经历也有着太多离奇:遭人陷害被开除学籍,因肄业而找工作碰壁,去西北送货遇“车匪路霸”,第一次创业又赶上了行业 “霸凌”,“女神”因爱不成反与三人仇人为伍。此外,他们经历落水、失火,得过抑郁症,还轮流背叛过彼此……细数起来,动作、悬疑、爱情等强情节类型几乎应有尽有。
元素堆砌的理由可以想见。创业剧并非新兴述说,要避免相近题材重复表达,似乎“创业+”才是唯一出路。事实上,创业故事“苟日新,日日新”。向辽阔生活学习,不必面面俱到,即便只从互联网创业这一处入手,也能谱出一本创业新说。遗憾的是,不少影视同题创作都走了类似弯路。误以为元素越多表达越新。《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致青春》等影视“多胞胎”,都是在“反套路”的过程中跌入另一个陷阱。殊不知,同样剧本要吸引观众“二次消费”,真没那么容易。
《合伙人》套着《中国合伙人》的模板,在荧屏上东拉西扯讲砸了故事。其收视率和口碑走低,都是观众的表态。
事实上,影视“多胞胎”现象俨然近年来一大趋势。已与观众见面的包括 《杜拉拉升职记》《失恋 33天》《山楂树之恋》《何以笙箫默》《匆匆那年》《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盗墓笔记》《重返 20岁》等。
未来的同样有不少。本周五上映的电影《爱情公寓》就是电视剧版的“二次创作”;曾在各种颁奖礼上被嘉奖的电影《七月与安生》,已于今年五月开始了电视剧版的拍摄;《悲伤逆流成河》的影视两版作品都已杀青,并分别排期2019年和2018年秋天;而《集结号》《芳华》《红海行动》等电影都有了拍摄电视剧的计划……
无论 “影改剧”还是 “剧改影”,口碑超越前作的,目前看来仅2017年的电视剧 《白鹿原》一部。内容 “剧透”的前提下,要吸引观众 “二次消费”,该追赶热度还是该尊重创作规律,答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