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细节中 投资私募基金如何防“踩雷”
来源:经济日报 | 2018-08-10 13:04:24

投资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同源,只有明白自己的收益来源,才能看到风险点,从而控制风险。而且,除了关注产品收益,还要重视风险收益比、长期收益、管理团队历史业绩等指标,避免只看短期业绩或少数明星产品——

最近,上海银行有点烦。原因是自上海意隆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郁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财行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4家阜兴集团系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际控制人失联以来,旗下约150只私募产品、100多亿元资金已难以赎回变现,焦急的投资者纷纷来到私募基金的托管银行上海银行咨询情况。上海银行无辜地表示,失联私募产品并非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非代销,仅是托管。

随着私募基金失联个案增加,已有多家商业银行暂缓契约型私募股权基金托管。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公示信息,目前失联私募机构有95家,其中58家私募机构业务类型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比超过60%。这还不包括因为期限错配、债券违约、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爆雷”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面对无法正常赎回的“爆雷”私募基金,投资者该如何是好?投资私募基金该如何防止“踩雷”?

“适当”是防“踩雷”基础

随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发布,私募基金“买者自负,卖者有责”的销售原则得到确立,将合适的私募产品销售给合格投资者的理念成为投资者躲避“地雷”的第一堂必修课。

私募排排网智能投资事业部副总监杨建波介绍,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一般须满足3个条件:一是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二是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三是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验,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

有了这么多钱和经验的私募投资者是否能保证自己不“踩雷”?也未必,还需要了解自己、了解产品,做到产品和人相匹配,即适当。

目前,私募基金投资者一般分为C1保守型、C2稳健型、C3平衡型、C4成长型、C5进取型共5类。私募基金产品分为R1低风险、R2中低风险、R3中风险、R4中高风险、R5高风险5个等级。R1类的代表产品是货币市场基金或短期理财债券类基金,R2类的代表产品是普通债券基金,R3类的代表产品是股票基金、混合基金,R4类的代表产品是可转债基金、分级B份额,R5类的代表产品是债券分级基金B份额、股票分级基金B份额、大宗商品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私募创投基金。

在此基础上,合格投资者可以按照产品风险等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投资策略。例如,C1等级的投资者一般适宜选择私募固收类基金等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尽量选择相对保守的固收策略产品,不宜选择高风险产品。

金斧子投研中心负责人表示,在具体选择产品时,除关注产品收益,还要重视风险收益比、长期收益、管理团队历史业绩等指标,避免只看短期业绩或少数明星产品。此外,应尽量选择有优秀投研能力、完整的风控体系和尽责审慎态度的团队。

“魔鬼”藏在细节中

私募基金管理人和产品的部分细节信息可以反映出这只基金到底有无“触雷”的蛛丝马迹。私募排排网合规部副总监温志飞介绍,从合法性上,私募投资者应掌握关于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基本知识,要到基金业协会官方网站查阅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产品的备案合法性,了解拟投资私募基金类型的风险收益特征,防范一些以私募基金名义为幌子的诈骗活动。

另一方面,通过查阅基金业协会网站历年信息可以发现部分私募可能存在的异常信息。例如,注册资本不足、年度财务数据未提交、法定负责人经常变更等。此外,可从私募基金公司发行产品的跨度和数量分析其“靠谱”程度。若一家私募公司发行产品跨度长,说明资产管理经验相对丰富,反之,若长期不发新产品,则表明难以积累经验。

在最关键的产品设计信息方面,由于目前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制度仍在完善之中,一般投资人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相关投资项目作出判断。例如,一只私募基金的波动性、杠杆率、结构化设计程度、衍生品使用情况等涉及产品运营和风险管理的指标,均由私募管理人自主把握,普通投资者很难获得这些信息。在此情况下,建议投资者通过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机构或平台购买私募产品,以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在管理人筛选方面,建议关注管理经验丰富、信誉可靠、过往业绩经过验证的管理人。

“债券私募‘爆雷’现象在过去并不多,但随着近期信用债违约增多,私募债券类产品也开始‘踩雷’,业绩和赎回情况受到影响。”格上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媛媛认为,风险控制得当的私募机构,首先有一套完备的、能严格执行的风控体系。例如,净值产生多少回撤,会执行怎样的调仓、交易动作等。同时,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往往十分明确自己在市场上到底赚了什么钱。投资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同源,只有明白自己的收益来源,才能看到风险点,从而控制风险。例如,在债市“踩雷”的私募机构,不少管理人投资低评级债券,低评级的背后是机构追求相对较高的短期收益,却忽视了长期投资风险,自然会成为市场出清的牺牲品。投资者在选择相关债券私募时需要规避这些风险。

恰当选择投资策略

除了适当性原则和产品细节因素之外,私募投资者还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策略。如果一名投资者在债券违约率高发的“熊市”年份,仍然执意选择债券策略私募基金产品,而且配置仓位较重,则“踩雷”的概率将增加。反之,若投资者在债市违约率增加的年份,选择均衡配置商品、黄金、股票类私募基金产品,则很有可能规避债市“地雷”,享受到其他市场的红利。

金斧子投研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没有永远适合自己的产品,只有永远适时而生的投资策略。投资策略的本质是依据大类资产配置理念、宏观经济基本面、量化投资模型等手段获得的赚钱手法。目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般有股票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管理期货策略、相对价值策略、固定收益策略、量化对冲策略、宏观对冲策略、组合基金(FOF)策略八大策略。例如,组合基金策略就是通过投资其他绩优私募基金赚取收益。总之,在选择适合自身年龄、风险偏好的投资策略时,投资者应对自身所投资或考虑投资的私募基金风险及收益特征有清楚的了解,才能更有效地规避风险。(记者 周 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