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变网综能成功吗?有哪些成功的网综?
《爸爸去哪儿》
“在受过《爸爸回来了》、《闪亮的爸爸》等同类亲子节目轰炸后、如何对审美疲劳的观众进行补救,如何注入新的兴奋剂命中网友的G点,或许是个最大的难题。”某广告营销专家告诉小娱,转网对电视台来说是笔巨额损失,但做了总比不做好。“放着那么大的IP不做才是真正的浪费”。
值得警惕的是,不是所有电视节目都适合转网。像《妈妈是超人》这种本身定位和收视人群是合家欢的风格,转网是吃亏的;但《超级女声》这种主打年轻人的节目放到网络养成才是正解,就算受众基础不如原来好也是同样的逻辑。这样看来,如果有主动转网的,只要商业逻辑说的通,也无可厚非。
“如果它在电视台播出招商状况不太好,但它又是一个不错的IP,放到网上或网台联动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增加收益的,何乐不为?”不过,转网之后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如何换脑对旧的IP进行升级改造,又是一个大考验。
“转网”军规:碎片更重要、场景更私人、网红成嘉宾
据小娱了解,很多传统电视人刚开始都比较抗拒讨论电视综艺和网综的区别。原《天天向上》执行制片人胡明在做《火星情报局》时,几乎跟优酷所有人吵过架、“做了很多让他们不开心的、大逆不道的事儿”。
据他回忆,最开始优酷监制团队教育他们什么是网感,但胡明坚信网感是个伪命题,“只要是好内容,不管在放在哪里播,都是好节目。”最近,胡明有点后悔,他觉得电视节目是做给大家看的,但网综个人私下待着会感兴趣的东西,在观看环境和场景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胡明表示,以前误以为节目正片是点击最高的,但后来发现碎片短视频的数据才是最好,“而这些都是平台帮我们做的事情”。这个例子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话,“以前在电视台交完片子就完事儿了,现在做网综交完片子战斗才刚刚开始,从视频发酵到话题营销,运营起码占据三分之二”。
再以《偶滴歌神啊》为例,节目正片70分钟左右,但后期要生产83段视频,每段短视频都超过3分钟,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及更利于传播的病毒式物料。这样一来,像《十三亿分贝》这种后期剪辑量可达到传统节目的十几倍。

《偶滴歌神啊》
爱奇艺副总裁郑蔚曾在参加娱乐资本论河豚微课时提到过,互联网的用户更年轻、价值观不同、审美需求和爱好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的策略和技巧。小娱简单梳理了一下所谓3.0版的网综市场的现状:
1、《奇葩说》之后,脱口秀、生活方式类节目成为网综用得最多的题材。随着电视的试错空间越来越小,网综的门类越发丰富,如即将在腾讯上线的时尚类节目《拜托了衣橱》等。
2、流向网综的金主追求的是精准投放、定位精准,他们的人群非常垂直、语态新鲜,这需要网综制作者琢磨透年轻人的口味和喜好。大多网综生产者都会增加二次元等新鲜的包装风格,或者找一些自带忠实粉丝群的网红来上节目。
3、目前多数网综的制作体量基本上稳定在三四千万量,大一点的达到七八千万,未来必定会出现破亿级别的投入,同时也会更加聚焦于星素结合及把(半)素人打造成为网红。像爱奇艺陈伟就大胆预言,或许2017年就会出现一档超级网综。
4、网综的成功同样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指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钱、优秀的团队和主持人入驻,但野蛮生长还未结束,大多数电视人一致认为:“当哪一天我们不讨论现象级的时候,就是证明网综制作水平终于全面提高了的时候。”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