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可观 善加发展可节省社会资源
来源:中国质量报 | 2021-05-17 13:46:48

众所周知,食品都有保质期,根据食材、加工工艺、保存方式等不同,保质期的长短不一。不过,严格从科学角度看,保质期是基于生产标准意义,考虑到食品的风味、口感、营养、质量等综合因素,所设置的最低安全期限。因此,只要食品是正规厂商生产,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又在保质期内,就不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这也是临期食品的由来。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接近3万亿元。此外,我国每年还进口大量的海外食品。按每年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至少在百亿元以上。可见,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可观,善加发展的话,不仅可以减少食物浪费现象,还能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减少厂商损耗,节省社会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消费者普遍喜欢刚生产出来的食物,一方面是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是为了口感和风味,所以倾向于购买生产日期较新的食品,对快到期的食品,则就有所忌讳,不愿意主动购买,造成临期食品乏人问津。而这些临期食品尚未过保质期,如果按照正常价格销售,卖掉的可能性很小,采取大折扣低价处理,则可以吸引中低端消费群体。

目前,临期食品折扣大都为五折以上,最高甚至能达到一折,价格优惠力度很大,其中不乏知名品牌,花很少钱就能买到大牌食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很大。现在,很多大型商超设置临期食品货架,定期低价处理临期食品。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也有专业售卖临期食品的商家,粉丝众多,复购率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临期食品距离法定保质期很近,意味着需要尽快食用,消费者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为好。对于商家而言,销售临期食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要在保质期内卖掉,以确保食品安全,如果超期还未卖掉,则应依法销毁,不能再回炉。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工作,对商家销售临期食品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全程可追溯系统,禁止篡改生产日期、更换包装、回炉生产等违法行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