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下称“基石药业”)公布了其2020年度上半年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司实现其他营业收入2846.6万元,亏损6.71亿元。
对于大额亏损,基石药业表示,系研发支出大幅增加所致。根据财报,由于临床试验患者数目增加导致临床开发成本增加,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支出达4.7亿元,而去年同期该数据仅有1.91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8月19日收盘,基石药业报收于10.02港元/股,跌幅5.47%。
扭亏遥遥无期
公开资料显示,基石药业是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精准治疗药物的公司。其主要通过研发外包机构(CRO)进行临床试验及临床前研究,候选药物的生产则外包给合约生产机构(CMO)。
自成立以来,基石药业就一直在亏损。其也曾在招股书中直言,目前公司产品还没获准进行商业销售,尚未从产品销售产生任何收入。
记者梳理发现,2016年至2019年,该公司分别亏损2.46亿元、3.09亿元、17.45亿元、23.08亿元。算上今年上半年亏损的6.71亿元,该公司已累计亏损近53亿元。
对此,基石药业曾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药的研发需要早期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才能换来后期药品上市后可观的投资回报。也正因为这个特点,港交所为生物科技公司开通了特别的上市渠道来支持公司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对于早期生物科技公司而言,相比于盈利,临床进展其实是衡量业绩表现更好的一个指标。”
基石药业还表示,“预期在至少未来几年会产生重大开支及经营亏损,因为公司的后续支出只增不减,包括临床前研究及开发活动、在研药物的临床开发并寻求监管批准、管线产品商业化、增聘人员等,都需要大额的花费。”
上海地区某咨询机构的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目前很多药企都在做创新药研发,能从这条路上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在这种形势下,产品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基石药业在研产品一个个进入临床II期或III期后,其亏损或进一步扩大。”
PD-L1即将递交上市申请
开支和亏损数量巨大,那么基石药业的药进展如何了?市场竞争情况又是怎样的?
8月19日,基石药业在中报业绩会上披露了其产品线的最新进展。目前公司仅Ivosidenib一款产品在中国台湾地区获批上市,Avapritinib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递交上市申请,其余产品均处于临床或临床前阶段。并且,这两款产品还不是基石药业自主研发的。前者为癌症生物制药公司Agios Pharmaceuticals研发,后者为美国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Blueprint Medicines研发,基石药业负责这两款产品在大中华区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
此外,基石药业表示,将于今年下半年递交舒格利单抗(CS1001,PD-L1单抗)的新药上市申请。据了解,该药为基石药业自主研发的产品中进展最快的一个,也是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的一款产品。
然而,当前肿瘤免疫疗法竞争十分激烈,国内已有2款进口PD-1以及4款国产PD-1获批上市。PD-L1市场也暗潮涌动,虽然国产产品都处于临床阶段,但国内已有阿斯利康的英飞凡(Imfinzi)和罗氏制药的泰圣奇(Tecentriq)获批上市。此外,还有2款PD-1/L1产品虽未在国内上市但已在海外成功获批,分别是默克的PD-L1单抗Bavencio和赛诺菲PD-1单抗Libtayo,这2款产品也已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由此可见,基石的新药面临着较激烈的竞争环境。
拥挤赛道如何杀出重围?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基石药业的PD-L1有何后发优势?
对此,基石药业的相关人士曾对记者表示,“每个PD-1/L1在中国甚至全球获批的适应症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获批就不能超适应症应用。所以即使目前有多款药物上市,但在某些适应症尤其是中国高发的大癌种治疗上可能还是空白,因此留给我们相当大的竞争空间。”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在PD-L1这个类别里,舒格利单抗目前可能是国产项目中最快到达市场的。而PD-L1不管在临床开发或者入院条件等方面都与PD-1有差异性,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点和优势。同时,舒格利单抗目前不仅针对多项适应症在开展临床试验,未来还将不断增加适应症的潜力。”
苏州工厂何时能够建成?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半年报中,基石药业表示,其苏州生产基地已于上半年开始建设且正如期进行。据了解,该基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新泽路北侧,金堰路东侧,江韵路南侧。
在今年6月中旬,《国际金融报》记者前往上述生产基地时看到,基地外围由苏州工业园区统一的绿色围栏围住,从外面并不能看见围栏内的情况,仅有一台像起重机一样的大型设备,由于高度超过围栏而被看见,且该设备并未处于开启状态。整个基地也仅有一扇小门,一直紧紧关着,未发现有人员进出。
而与基石药业仅隔了一条马路的博瑞医药的生产基地却十分热闹。尽管博瑞医药的外围也像基石药业一样被绿色的围栏围住,但从外面就能看到博瑞医药基地内有多个建设用的大型设备正在工作。基地的另一侧,博瑞医药开了一个大门,供运输车进出。大门旁侧还开了个小门,供工人进出。当日,博瑞医药基地外侧停了十多辆运输建材的卡车,人员来来往往十分频繁。
博瑞医药基地门口的保安告诉记者,该基地于今年4月开始动工,预计将耗时2年才可建成。自基地动工以来,他未能看见对面基石药业的基地有动工的迹象。
此外,记者还在苏州工业园区官网上找到一份《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全球研发总部及抗体和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基地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该公示书于2020年8月6日公示,查阅期限十天。
苏州工业园区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定,在项目送至环保局审批前,需要进行两次环境影响评价公示。之后专家会对相关项目进行评审,合格后还要再进行两次公示,一共是四次公示。在此之前,项目都无法动工,一旦动工就是违建。”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石药业的项目现在还在公示阶段,目前查不到项目进度。由于该项目是由新建元代建,相关项目的审核可能需要递到省里,而不是由园区审批。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由于基石药业的环境公示还没结束,所以审批流程就没开始开始,即基地的厂房车间等无法开始动工建设。”
那么为何基石药业却抢先在2020年半年报中披露苏州工厂已经开始建设?这个项目的建设需要多久?能否在其产品获批上市之前完成?若不能,那么基石药业产品的生产问题将如何解决?
针对文中的疑问,《国际金融报》记者向基石药业发去采访提纲。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收到相关回复。
(记者 金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