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保荐代表人资格准入取消 改为“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
来源:上海证券报 | 2020-06-18 10:56:16

近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保荐办法》),个人申请保荐代表人资格时担任过项目协办人及通过保代考试两项重要条件均被取消,改为“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

这意味着配合注册制改革,监管对保荐代表人的管理也将由事前资格准入进一步转向事中事后监管。

“保代资格溢价消失是大势所趋。”一位资深保代表示,注册制下保代具体如何认定,仍需进一步明确,证券业协会预计很快将出台相关细则。

业内预期细则近期出台

《保荐办法》修订说明指出,与新证券法衔接,保荐办法调整保荐代表人资格管理。取消保荐代表人事前资格准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相应将暂停、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等监管措施调整为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具体来看,《保荐办法》第四条规定,“保荐机构履行保荐职责,应当指定品行良好、具备组织实施保荐项目专业能力的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保荐工作。保荐代表人应当熟练掌握保荐业务相关的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等专业知识,最近5年内具备36个月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最近12个月持续从事保荐相关业务,最近3年未受到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的重大纪律处分或者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重大行政监管措施。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保荐代表人自律管理规范,组织非准入型的水平评价测试,保障和提高保荐代表人的专业能力水平。”

“熟练掌握保荐业务相关的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等专业知识”具体如何认定?有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保荐代表人注册和变更执业机构登记由证券业协会进行自律管理,相关规则需要协会进一步明确,预计细则将很快面世。

保代津贴基本被取消

不能否认的是,保荐代表人的“金饭碗”时代已经渐行渐远。

作为曾经百万年薪的“金领”,保代数量势必在新保荐办法的实施下大幅增加,而保代的收入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成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某华南地区大型券商的一位老保代向上证报表示,“其实也在预期之中”。过去,保荐代表人较为稀缺,但随着近年来保代准入门槛的降低,通过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很多“准保代”在考完试之后,轮不到项目签字,变得比较尴尬。

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16日,122家券商共有4098名保荐代表人。其中,保荐代表人数量超过100名的券商有13家,其中,中信证券以258名保代居首,中信建投以245名保代紧随其后。

“如果明确不用协办项目就能注册,我们公司至少增加100多位保代。投行不在乎保代资格,在乎的是能力,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代表示。一个资格就决定收入,本来也并不合理。

从投行人士收入来说,保代资格准入的取消,也意味着伴随保荐代表人行业多年的保代津贴制度的取消进入倒计时。

前述投行人士表示,曾有券商给予保代日常津贴高达每月8-10万,保代即使不签字也能“躺赚”,后来券商逐步下调津贴数额,并且许多投行已经取消了保代津贴。

“现在有保代津贴的券商也不多了,而且数额也比较少,每月1-2万。另外一些券商对于有项目过会的保代,有签字津贴,比如每月2万元,这是因为你签了字,会额外地承担责任,才能有额外的补偿。预期未来1-2年内,券商可能会逐步完全取消保代津贴。”

“对于投行整体的收入来说影响不大,日常的保代津贴,大部分券商也已经取消了。从投行角度说,大部分券商对投行有个收入费用比的考核,如果没有保代的日常津贴,投行的收入结构也会相应调整,到年终整个蛋糕切下来,估计是以年终奖的形式来发放。”该投行人士表示。

保荐新规下,市场对于保荐代表人的能力考核也能加看重其真正的能力与专业,而非以资格论。“大部分券商现在并不缺保代,缺的是做事的人,或者说是能拿到项目的人。以前是缺签字的人,现在并不纯粹缺签字的人,这几年保代数量整体是充足的。”上述投行人士说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