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刻得上市后业绩变脸 被质疑上市前刷数据
来源:证券日报 | 2020-03-04 14:27:52

一边是近2000倍的市盈率,一边是业绩大变脸,刚上市月余的科创板公司优刻得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3月3日,优刻得报收涨停,收盘价为95.53元/股,相比33.23元/股的发行价涨幅为187.5%,总市值上升至403.6亿元。

但据《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无论是业绩与成长性,还是IPO募投项目,优刻得都有不少存疑之处。这对于热衷于追逐所谓“云计算第一股”概念的投资者来说,恐是在“刀口舔血”。

上市前烧钱刷用户数据

日前,一位西安的互联网创业者、ucloud(优刻得旗下云计算品牌)用户张明(化名)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优刻得常年通过发优惠券的方式大幅补贴用户,而在酝酿科创板上市前的2018年下半年,为了提升用户量,优刻得更是大规模地搞拉新活动,力度之大堪称“烧钱”。

“ucloud的新客基本上靠给老用户钱(拉来),自然流量的新客,不参加活动买不起他家的服务器。”这位用户透露,“比如我邀请一个新用户进来,他用150元买一台服务器,优刻得就会给我200块钱的京东E卡。京东E卡可以轻松以九折以上的价格卖出去。”

张明告诉记者,彼时这一名为“全民云计算”的老用户拉新活动,主要是通过老用户邀请链接注册,联系客服获取1000元全民云计算优惠券,下单购买机器使用优惠券立减后最低只需140元,然后新老用户双方就能各得200元京东E卡。

这样大力度倒贴钱的促销政策不可避免地招来了大批非目标用户的“羊毛党”。记者在搜索中亦发现了许多论坛上羊毛党们“呼朋唤友”一起薅优刻得羊毛的召集贴。

“当时很多人都把父母、祖父母的身份证拿去注册ucloud了。ucloud推广送京东E卡那阵子,两个多月里我推荐了两百多人,差不多赚了几万块钱。”张明透露。

根据优刻得招股说明书,2018年新增付费ID数为7296个,上年同期为5669个,营销推广费用为1365.51万元,上年同期为774.15万元,平均获客成本为1900元。

“这就是小厂的悲哀,像微软和Aws做大客户,只需要做好客情关系就行了,小厂没有大客户资源,去跟阿里云腾讯云抢中小客户,只能靠送主机。但1900元的获客成本还是有点太高了。”一位云计算生态从业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在其看来:“云计算不是日用商品,不是人人都用得上的,要回归到企业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获客,是不健康的,而且带不来多少价值。”

羊毛党狂欢带来的用户量“泡沫”,从优刻得云平台终止付费ID数量或可见一斑。招股说明书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报告期内公司云平台终止付费ID分别为1946个、6401个、5971个,而2019年1月份-6月份就达到了5657个。

对此,优刻得在招股说明书中坦言,报告期内的终止付费ID主要为通过线上吸引过来尝试或了解云计算相关产品的用户,并无真实业务需求,少量用户自身业务萎缩或创业失败导致付费终止。

上市不到1个月业绩大变脸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眼下“凉”得更直观的是优刻得的财报。

在今年1月20日上市后一个月,优刻得就上演了业绩大变脸:根据其2月22日发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27.35%;但增收不增利,实现归母净利润2106.76万元,同比下降72.71%;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70.75万元,同比下降92.84%。

这样的业绩也令质疑这家A股“云计算第一股”市盈率太疯狂的声音四起。

截至2020年3月3日,公司股价报收涨停,收盘价为95.53元/股。按照前述2019年归母净利润计算的最新市盈率为1915.74倍,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著高于公司所处的互联网服务行业131.9倍的市盈率。

成长性通常被视作科技股高估值的重要支点,那么优刻得又还有怎样的想象空间,能撬动如此惊人的市盈率?

相比跳水的净利润,更糟糕的或许是被巨头挤出市场。

从优刻得的财务报表来看,公有云业务一直以来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2016年-2018年其公有云业务收入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1.43%、90.97%和85.15%。

对于2019年净利润下滑,公司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主要产品降价、加大投入导致服务器折旧等成本上升、公司主要客户所处的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以及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综合造成。

“虽然云计算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但其实客户对这些并不敏感。因为现在云厂商的产品同质化太高了,每家厂商都能提供相对稳定的产品。”上述云计算生态从业人士表示。在其看来,“云计算追求的就是规模效应,规模带来成本的大幅下降,所以小厂拼价格是怎么也拼不过大厂的。”

优刻得在招股说明书中亦坦言:云计算行业马太效应较强,因此在业务运营初期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资产设备、团队资源、技术研发等方面快速积累,形成业务上的规模效应对于云计算行业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当前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等行业巨头背靠集团资源优势,已占据了较多市场份额,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资源等优势也较明显,议价能力也更强。

此前在2019年初,亚马逊AWS宣布将把AWS Fargate vCPU的价格降低20%,并将内存的价格降低65%。随后,国内的腾讯云等公司纷纷迎战。

“优刻得根本不可能争过头部企业。”有互联网研究人士亦向记者分析道,“阿里主要业务是电商,腾讯主要业务之一是游戏,这些业务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服务器,这两家公司即使不做云,也需要这些服务器,做云业务,反而相对来说减少了服务器的成本。从这一点来说,优刻得怎么控制成本都拼不过。这是巨头的战场。”

“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对价格非常敏感,但是同厂商议价能力弱,容易受价格战左右。”前述云计算生态从业人士表示,数量小、付费能力高的大中型企业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但更希望获得优质的服务,更考验云计算厂商的获客能力。

而优刻得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规模以上客户数量为2944名,相比2018年减少了446名,降幅13%。

中立云的故事讲得通吗?

随着云计算市场发展成熟,目前整个行业集中度提高、巨头垄断已是明显趋势。2018年,仅阿里云一家就占据了43%的市场份额,行业前5名的累计市场份额近75%。

在大厂的挤压之下,优刻得公有云市场份额呈持续下滑势头。根据IDC发布的报告,自其对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有统计的2015年以来,到2018年,优刻得的市场份额从4.9%、4.6%、4.3%一路下滑至3.4%,市场排位从第6位下滑至第8位,位列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云、AWS、金山云、百度云和华为云之后。

“长期下来,公有云市场必然会是寡头时代,小厂退出是必然。”前述云计算生态从业人士道。

对此,优刻得则称,目前公司处于扩大规模效应,不断吸引新客户、留存老客户的阶段,持续扩大业务规模是核心要务。对于如何在巨头挤压之下寻找生存空间?优刻得将“中立云”作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的核心市场策略。

2019年5月份,优刻得更是一进步打出“优刻得中立云,不和用户竞争的云”的品牌标语。“秉持中立原则”也成为优刻得列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一大竞争优势,称公司秉持中立原则,专注于云计算领域,不从事下游客户的业务,不会与客户发生业务上的竞争,使得客户的业务、数据在私密性方面能得到较高的保障。

另据接近优刻得的人士透露,优刻得要“做所有人的备胎”,就是争取与阿里、腾讯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成为客户。比如,与阿里同属电商行业的公司,不愿意将重要的数据信息交付给阿里云,就可以选择“备胎”优刻得。

“不知道高端用户怎么看,(中立云)这个口号对我们这个层次的用户来讲,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前述西安互联网创业者张明表示。

而在前述云计算生态从业人士看来,云计算大厂和中小客户是依存关系,不是竞争关系,“其实阿里云有这么多份额,和它在电商领域的业务是有关系的。”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云集(与阿里没有股权关系)这样的社交电商巨头,目前使用的也是阿里云。有受访人士认为,“不选阿里云,也可以选腾讯云、电信云。”

“所以说’中立云’有用的话,为什么ucloud还是这样?”前述云计算生态从业人士道。

对于优刻得来说,更忧心的是头部客户面临被巨头挖墙脚的风险。而在市场份额与业绩不断下滑的态势下,IPO募集巨资投建的数据中心项目是否会成为烧钱的黑洞?该项目本身又是否为圈钱被注了不少水?这也是《证券日报》记者持续关注的问题,将为读者一一揭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