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过会率降至49% 1天38企业撤材料
来源: 新京报 | 2018-04-18 09:18:53

证监会从严监管,不够优秀的公司IPO愈加困难。choice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16日,共有26家IPO企业上会未通过,此外,还有4家企业被“取消审核”,3家企业“暂缓表决”。在65家上会企业中(不考虑新三板上市企业),仅32家企业完成过会,过会率为49.23%。这一数字大幅低于2017年79.33%的过会率。

除过会率下降,IPO排队企业还出现了集体撤材料的情况,其中3月30日有38家IPO排队企业终止审查,创下历史纪录。交易所数据显示,2018年终止审查企业共128家,其中上交所47家,深交所81家(中小板22家,创业板59家)。

督导

净利润指标“卡”住企业?

证监会持续加强督导是大批IPO企业“撤材料”的原因之一,去年底至今年初,证监会数次督导保荐机构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此前,证监会发行部召开年度券商通报会,强调保荐机构在IPO过程中的责任,要求保荐机构及时撤回不合格企业。

证监会在上述会议上要求保荐机构正确选择企业,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其中不符合标准的不报,拿不准的也不要报,持续盈利不稳定或者报告期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要运行规范一段时间后再申报,已经有的问题要及时整改,不要存侥幸心理。

此外,证监会还要求保荐机构及时撤回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证监会强调,发行部会对在会项目尤其是被否决的项目进行梳理,对于问题多的保荐机构进行提醒或者通报,纳入发行部诚信档案。各保荐机构需要对现有项目进行梳理,不符合条件需把材料撤回。

除了监管加强审核,北京一家大型投行人士介绍称,“业内流传证监会的新要求,一是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要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一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一些投行觉得不符合标准,可能跟企业沟通后,就先把材料撤下来了。”

对于业内流传的“证监会”标准,接近证监会发行部人士称:“据我了解,目前没有上述规定,不过3000万净利润的标准已经实行多年,投行在保荐时也会考虑推荐质量更高的企业上市。”

北京一家券商人士表示,在IPO发行常态化的情况下,从严监管可以让好企业顺利上市,让“浑水摸鱼”的企业无法过关,有利于提高IPO发行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