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美14日晚披露公司从海外巨头手里“抢购”钴资源的信息。买涨不买跌,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似乎也适用于产业投资,随着钴价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这个小行业。“只要是与钴有关的,现在都抢手。钴矿最好,没有钴矿,钴加工也行!”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
先行者忙着扩产延伸产业链
3月14日,安泰科对电钴的报价为每吨63万元。自2月26日突破60万元以来,钴价仍维持缓慢上涨的态势。在2017年接近翻倍之后,今年以来钴价又上涨近20%。
“现在形势比较微妙,成交量不大,但价格还在往上走,卖方暂时仍占据优势!”有接受记者采访的券商研究员介绍,由于钴矿资源掌握在少数巨头手中,普遍的“惜售”导致市场供应持续吃紧,贸易商很难从市场上补到货,出货意愿不强,导致价格持续推高。但另一方面,不论是3C还是动力电池,下游买方的意愿也不强烈。
价格的僵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巨头产业链延伸的步伐。3月13日,华友钴业披露拟投资建设年产15万吨锂电动力三元前驱体新材料项目,计划投资63.7亿元,预计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125亿元,年均利润总额11.8亿元。华友钴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
“站在华友的角度,这就是产业链的正常延伸,由于掌控了上游的资源,做下游的前驱体有成本优势,但是对下游公司来说,这就是一种警示,没有材料资源,随时可能被‘卡住脖子’!”该券商研究员认为,尽管市场对华友钴业向下游延伸早有预期,但如此巨大的投资体量,仍然会构成冲击。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现在是谁有钴矿谁就强势。同时,大家也都知道,钴矿价格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位。对华友这种巨头来说,其逻辑就是趁机扩大自身在产业链的优势,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固化”这种优势。
忙扩产的还有废金属回收巨头格林美。14日晚该公司公告,格林美及下属公司与嘉能可就动力电池原料粗制氢氧化钴中间品的采购和双方中长期合作等事宜签订了战略采购协议,2018年、2019年、2020年拟分别采购1.38万、1.8万、2.1万吨。“这个采购协议意味着格林美将要大幅扩产,3年翻倍。”熟悉该公司的人士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