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冷链行业逐年下沉和新三板转板逐渐明朗的双重风口上,真是大风越狠,冲刺IPO的心越荡漾。显然,挂牌新三板已无法满足一部分公司的融资需求,冲刺A股已成业界共识。
伴随冷链商业模式逐步成熟,已于2014年12月挂牌新三板的郑州凯雪冷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雪冷链”)于近日提交了IPO招股书。此次,凯雪冷链拟于上交所发行新股226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8932.9万股,募集资金2.75亿元,用于智能冷链末端设备建设项目、智能运输制冷设备建设项目和制冷机组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作为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全系列冷链设备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凯雪冷链所处冷链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扩张态势,2011年至2015年冷链市场规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据知名调研机构罗兰贝格预测,如果继续保持此增长率,2017年冷链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700亿元。
不过,主营商用展示柜和客车空调的凯雪冷链的市场份额却在逐年走低,而且其将九成净利润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目前又寻求A股上市,背后动机值得玩味。
在资本的助力下,冷链行业站在了前所未有的风口上,主营商用展示柜和客车空调的凯雪冷链也顺势起飞。据招股书提示,该公司2013年至2015年及2016年前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23480.40万元、27134.63万元、35252.92万元和26277.3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22%左右,而净利润分别为794.05万元、1390.14万元、2536.93万元和2215.16万元,更是平均每年接近翻倍。
不过,市场潜力越大,也就意味着竞争越发激烈。行业领先的海容冷链2015年和2016年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6亿元和5.3亿元,净利润1.2亿元和0.9亿元。而四方冷链2015年和2016年9月营业收入分别为7.3亿元和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和0.8亿元。很明显上述两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已远远走在凯雪冷链之前。
而在资产负债率方面,报告期内凯雪冷链该项目分别为73.79%、63.72%、51.87%和36.61%,基本是行业平均值的一倍,虽与海容冷链相近,但是远高于四方冷链和松芝股份。
毛利率方面,凯雪冷链2013年至2015年商用展示柜及冷库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2.88%、24.61%和26.16%,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7%左右。而客车空调业务方面的毛利率近几年虽然有所增加,但仍低于松芝股份平均每年近10%。
除此之外,食品进出口贸易、食品跨境电商的崛起,使得冷链行业逐渐向国际化发展。有能力的冷链企业逐步与国际接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将是企业未来布局的重要地区,比如广西已计划要发展成为东盟冷链物流中心。同时将会有更多国外冷链企业涌入国内市场,国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据招股书提示,客车空调占据着凯雪冷链主营业务收入的16%左右的份额,然而在客车空调设备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上,凯雪冷链却避重就轻,仅强调了年均复合增长率。
凯雪冷链提供的来自Wind资讯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客车产量从2005年的26.36万辆增长至2015年的59.34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5%。该公司表示,稳定增长的客车市场拉动客车空调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加之较大的客车保有量存在替换、维修需求,预计未来客车空调行业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不过同样是在该招股书中,《投资时报》记者研究相关图表发现,自2013年开始中国客车产量的增长率就一路下滑,至2015年已经跌到-0.85%,这一趋势似乎较年均复合增长率更具真实性。
同样,在大中型客车销量数据上,上述状况依然存在。该公司招股书强调,根据Wind资讯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中型客车销量2005年为4.08万辆,2015年销量为14.9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03%。然而准确情况是,2015年中国大中型客车的增长率仅为3.33%,2014年更是下降为-2%。
进一步来看,在行业不断竞争下,凯雪冷链的商用展示柜和客车空调两大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也已呈逐年走低趋势。商用展示柜市场份额已由2014年的1.57%下降到2015年的1.28%,而客车空调方面的市场份额则由2.33%下降到1.76%。份额的降低,则体现出凯雪冷链目前市场竞争力不足和行业竞争的激烈。
在利润来源上,凯雪冷链也遭遇了政策新规的迎面一击。
近日,证监会放大招收紧再融资,发布了三条新规:“1.限制定增规模,要求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2.限制定增周期,要求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3.募集资金用途限制,要求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除金融类企业外,原则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融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的情形。”
如此规定恰似为凯雪冷链私人订制。2016年12月22日,凯雪冷链向上海浦发银行购买“利多多E路发B款”人民币系列理财计划产品,购买金额为1200万元,资金来源明确是凯雪冷链自由闲置资金。同时,凯雪冷链经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时还决定可以任一时点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使用额度累计不超过人民币8000万元。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可是,该公司2016年前九个月的净利润仅为2215.16万元,闲置资金多一半去购买理财产品,还要冲刺IPO继续寻求资本之路,实在让人匪夷所思。在如今新规指引下,即便凯雪冷链未来IPO成功,若想再用募集资金去理财,将难上加难。
此外,记者还发现,凯雪冷链2013年度和2015年度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分别为660万元和2420万元,而在上述两个年度,凯雪冷链的净利润仅分别为794.05万元和2536.93万元,使用超九成利润去买理财产品,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非常值得关注。
据招股书提示凯雪冷链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160.33万元、6621.25万元、9721.32万元和9569.65万元,占当期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9.66%、30.57%、29.90%和26.70%,目前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主要对象为镇江康飞、宇通客车、商丘公交和上海冰熊等,未来若不能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将会造成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同时,凯雪冷链客户相对集中。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8.88%、39.32%、50.08%和43.78%,其中宇通客车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占比分别为35.87%、30.95%、38.82%和29.44%。报告期内,该公司客户集中度有所降低,如果现有主要客户出现重大变动,则可能会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凯雪冷链的利润率平均不足10%,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仅为2536.93万元,而2012年仅为270万元,一旦客户出现违约导致公司出现坏账,则加大了应收账款风险,很容易吞噬凯雪冷链的利润。
除此之外,凯雪冷链的销售费用率与同行业对比高出行业平均值将近一倍。报告期内凯雪冷链的销售费用率为11.97%、10.18%、12.13%和12.27%,而行业均值则分别为5.52%、5.71%、6.42%和6.03%,高于同行如此多比例的销售费用。凯雪冷链给出的解释是公司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售后服务费用较高,而相比其他同行,具体哪方面费用高,凯雪冷链并未给出明确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