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相亲没有停止,而是更多地从“线下”转到“线上”。包括“珍爱”“伊对”等在内的多款婚恋交友App下载量和使用人数激增。大数据快速匹配、视频直播互动、红娘牵线、互赠礼物……颠覆传统的新型相亲模式让众多大龄单身男女跃跃欲试。
然而,看似热闹的婚恋交友App背后却暗藏诸多问题:平台鱼龙混杂、吸金“套路”多多、信息真假难辨、侵财案件频发……云相亲,到底靠不靠谱?
相亲App逆势增长 模式创新市场下沉
“年纪越大越孤单,没人陪我说话……幸亏有了它!”不久前,38岁的“静儿”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则婚恋交友App广告。因为社交圈太小,帮忙介绍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疫情期间见面不方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静儿”下载了这款App。
“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说。
注册之后,App会根据所在位置、年龄、求偶要求等匹配合适的对象。点击相亲按钮,可以看到有人正在直播间相亲,进去之后,屏幕上方是红娘,下方左右两端是男女嘉宾。有人进入后,红娘会主动打招呼,让嘉宾连麦互动。在双方视频聊天的过程中,其他人可随时进入观看。
本以为视频相亲会像面试一样,双方精心打扮,还有些紧张。但“静儿”发现,上面的男女嘉宾非常随意,有人边吃饭边聊天,有的穿着家居服躺在床上,“大家像是在打发时间。”
用了一段时间后,“静儿”并没有什么收获,但另一个角色吸引了她,红娘。在和男嘉宾连麦聊天时间超过50个小时后,“静儿”便获得资格,成了红娘,开始一边为别人牵线搭桥,一边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对象。
疫情期间,线上婚恋交友平台弥补了线下活动缺失的社交需求,一些婚恋交友App逆势增长,下载量和使用人数激增,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使用这些App寻找真爱。
珍爱网官方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珍爱App活跃人数达1000万,同比增长39.3%;参与视频聊天的人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37.8%,总连麦时长超18万小时;打招呼互动人数较2019年增长197.1%。此后,用户活跃度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新型交友软件伊对App数据显示,春节以来,伊对下载量新增1.5倍,活跃度新增50%以上。
面对用户需求,不少新兴的婚恋交友App靠AI算法匹配、视频交互、红娘评价系统等特点,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吸引了很多年轻用户。一些App专注下沉市场,将目光从一二线城市青年转移到了三四线城市以至县城的青年身上。
线上寻爱套路多 花钱依旧难脱单
珍爱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20年除夕至3月23日,超过10300对男女在珍爱App成功牵手。在一部分人实现“云脱单”的同时,还有一些人却被一些婚恋交友App所“套路”,直呼“太坑”。
记者了解到,目前主流的直播婚恋交友App普遍引入红娘角色。其主要模式是男方、女方、红娘三方连麦视频直播。不同于传统婚恋网站的交流方式,相亲直播一般都是公开的,用户进入“房间”后可零成本先围观。在围观的过程中,直播界面会频繁跳出“红娘邀请您相亲”“喜欢女嘉宾就表达出来吧”等窗口。
“女嘉宾就是为了要礼物。”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高飞(化名)卸载了一款婚恋交友App。“男嘉宾加好友、上麦都要钱,有的红娘和女嘉宾一直怂恿送礼物。”高飞算了一下,自己一周就花了500多元。“钱花了也没啥,就是遇不到真正来相亲的,有的是托儿、有的男扮女骗人。”
记者了解到,多款婚恋交友App都有送礼物的操作,一般是男嘉宾送女嘉宾,但女方不能提现,只能转送给别的用户。但“红娘”可以提现,很多女嘉宾为此转而成为红娘。“静儿”便是发现了其中门道,做了红娘。“挣多少不固定,主要看自己能力。”目前,仅伊对App上活跃的红娘就超过4万人。
网友“徐清风”也说,感觉这里大部分人都不是真心的,就是为了上麦时长够了做红娘,而红娘开口就要玫瑰花,什么“你想追就要花”“你要用花表现诚意”,就是为了挣提成。
有的相亲App线上搜集用户信息,将用户引流到线下,很多人为此花费不菲。
“他们并没有真心实意想帮你,主要是想盈利,给你‘造梦’洗脑,拿到钱后,就不管你了。”在太原一所中学当老师的刘女士失望地说。
刘女士注册了一家老牌婚恋网站的App后,工作人员很快便联系到了她,希望能到实体店面谈。本来不想去的刘女士架不住电话攻势。“只要你接了,就会一直打,直到你同意。”
刘女士自认为是个理性的人,但去了之后,被五六拨人轮番营销,让其购买会员,“如果不买,根本就出不了门”。在这般“软磨硬泡”下,刘女士花7000元购买了会员,服务期半年,介绍6位男士。
“没钱,可以用信用卡、花呗。等你找到男朋友,人家几个红包就回来了。”工作人员这样说。然而,服务期过后,刘女士仍未脱单,但工作人员早就对她不理不睬。在与一位男嘉宾聊天时,刘女士才知道,通常都是女方花钱买会员,男嘉宾是免费相亲,甚至有些人就是“托儿”。
一名婚恋网站营销人员透露,婚介行业是暴利行业。她所任职的公司,会员入会起步价是6888元,仅提供两个月的婚介服务。她坦言这个等级的会员一般不会得到公司重视,大部分会员到期后还会被诱导续费。他们会尽量说服会员办理时间更久的、服务更多的定价为18888元和28888元的会员服务,甚至还会建议会员办理价值十多万更高端的私人订制服务。
信息真假难辨 平台竟成“猪槽”
在婚恋交友App上来一场“云相亲”,有人是为了寻找真爱,有人却不是。
35岁的朱先生在北京从事电子机械工程行业,由于圈子窄、很难遇到合适的女性,便寄希望于婚恋交友App。但他却发现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信息造假的现象。“相比线下,线上平台审核机制不严,造假成本低,用户的工作、学历、身高等信息不实,尤其收入更无从分辨。”朱先生说。
记者登录几款婚恋交友App发现,大多平台用手机号码即可注册,且只需要填写性别、年龄、学历等个人基本资料,个人照片也可随意设置。
较低的注册门槛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日前,山西省忻州市警方侦破一宗网络电信诈骗系列案件,侦破案件30余起,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其中,受害人李女士通过某婚恋平台交友,在“温柔陷阱”的诱导下被骗24万余元。
山西太原警方梳理今年一季度案件发现,网络交友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特别是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类案件较多,案件量占全市电信诈骗案件的近10%,涉案金额占全部损失的30%以上。
此类案件通常被称为“杀猪盘”,犯罪嫌疑人把受害人称为“猪”,称交友工具为“猪槽”,称聊天剧本为“猪饲料”,称恋爱为“养猪”,把诈骗叫“杀猪”。
警方分析,过去网络交友诈骗多是通过珍爱网、世纪佳缘等老牌婚恋网站,但近年来各类交友平台纷纷上线,鱼龙混杂,老牌婚恋网站的案件占比急速缩小,而探探、陌陌等大热的交友软件成为犯罪分子的主阵地,还出现了利用抖音、快手等视频软件交友和Soul、伊对、积木等小众交友软件诈骗的案件,其中,Soul、伊对软件占比较高,有发展趋势。
此外,网络交友诈骗受害人群也呈现低龄化趋势。太原警方介绍,网络交友诈骗受害人群已从40岁下降至32岁左右,并有继续下降趋势。根据统计,近六成受害人年龄在27岁至36岁之间,近三成受害人年龄为37岁以上,还有一成受害人为26岁以下,且有未成年人受骗案例。
上述某老牌婚恋公司营销人员也说,年纪小的更容易被说动,只要给他们“造梦”,他们很愿意在这方面投资,她有很多还在上学的会员。
利益驱使下,一些婚恋和社交平台甚至成为“色交”的排污口,为招嫖卖淫、售卖淫秽色情音视频提供推广平台。有人把招嫖的微信号和QQ号发布在头像和签名上,有人则在交友过程中明目张胆售卖淫秽色情视频。微博上有网友直言:“有的婚恋交友App上面全是卖淫工作者、酒托、时时彩托、主播拉客、游戏托……”
强监管下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婚恋交友App本是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对帮助大龄单身男女“脱单”有着积极作用,但现实体验却让一些人感觉“恶意满满”。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邢媛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婚恋交友App的出现是大势所趋,平台上的收费项目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度追求盈利,甚至让消费者深陷“套路”,则会让好事变坏,平台也难以持续发展。
面对当前鱼龙混杂的婚恋交友平台,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应进一步压实互联网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监管力度,有效净化线上婚恋交友空间。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建议,应从源头抓起,推行高级别的实名验证方式,并与政府相关部门信息互通。
赵占领说,虽然《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运营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等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但实际上很多平台只是设置了实名注册的环节,并没有验证,这样就很难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一些人会冒用他人身份注册。因此必须推动平台进行实名验证,而且不能是手持身份证照片等低级别验证,要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高级别验证方式。
婚恋交友平台不仅仅涉及用户的基本身份信息,还涉及学历、车辆、房产、收入等,平台对此类信息的审核也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赵占领建议,应推动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如房产信息、车辆信息、学历信息、犯罪记录等,构建更全面的用户身份认证体系。
此外,专家建议,市场监管、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作为,形成协同机制及时督促企业履行实名制,对企业虚假宣传等行为加强监管,同时对各平台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