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记者获悉,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我省各区域之间联系和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实施方案》提出多重利好,包括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推进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放宽郑州落户条件,全面取消我省其他城市落户限制;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目标:明年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是最近的热词,我省对此提出了新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建立区域战略统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政策调控、区域发展保障等机制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在完善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区域互助、利益补偿等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显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到本世纪中叶,建立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完善区域治理体系、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融合: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 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
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站位全省,统筹规划。
《实施方案》提出,要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
深化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产业实力、增强承载能力、彰显文化魅力,增强“三中心一枢纽一门户”功能。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完善规划体系,推进1小时通勤圈轨道交通网络和城际公路快速通道建设,强化郑开双创走廊、开港、许港、郑新、郑焦等重点产业带支撑,健全交通、产业、创新、市场、生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机制,打造创新活力、生态宜居、魅力人文的现代化都市圈。
支持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引领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一体化发展,增强对陕东、晋南地区的带动力。另外,还提到要加快商丘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南阳、安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同时,推动建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协调联动发展机制,推进政策措施、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服务、信息集成等方面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放开:推动郑州放宽落户条件 其他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口等要素自由流动很重要。
《实施方案》要求,推动郑州市放宽落户条件,其他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提高“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精准度。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引导科技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优化空间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充分流动。
在市场环境方面,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新型“互联网 政务服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区域交易平台和制度。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初始分配与交易制度,培育各类产权交易平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合作: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实施方案》同时提出,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丝绸之路“四路”协同发展,加快落实“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推动国内外运输单证标准化。探索建立中部中欧区域经济合作中心,研究制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长效机制。
深化省际区域合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建立交通一体化、产业协同协作和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加强豫京、豫沪、豫鄂、沿淮等省际战略合作,健全产业、技术、资本合作机制。强化省际交界地区城市间交流合作,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淮海经济区合作。建立健全省际区域合作会商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还提到,实行多元化生态补偿,完善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森林、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及监测体系。强化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制。健全区域规划实施和成效监测评估机制,通过自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区域规划实施情况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