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在郑州召开河南健康扶贫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对我省健康扶贫工作进行了介绍。统计显示,我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由2016年的170万减少到目前的111.56万,减少58万多人,贫困群众就医保障力度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更多家门口医院“强起来”,百姓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2016年以来,我省全面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及健康扶贫有关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标,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打出健康扶贫“组合拳”,全省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医保救助体系不断健全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做到应保尽保。其中,贫困人口基本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增加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病种增加到27种以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85%;住院实际报销比例由2016年的52.25%提高到今年11月的88.58%,提高了36.33个百分点。同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应救尽救。
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起“三重医保”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以及“三重救助”即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慈善救助的“医疗保障网”,形成了河南特色的“3+3”医疗保障模式,贫困地区群众“看得起病”的愿望成为了现实。
分类救治精准实施
按照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作要求,我省在逐户、逐人、逐病精准核实的基础上,实施精准分类救治策略,贫困人口疾病分类救治率达到99.5%,其中今年对全省49.72万患病贫困人口开展了分类救治。
自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对贫困人口中罹患儿童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9种大病的15983名患者开展大病集中救治,目前已救治15954人,救治率达99.82%;对贫困人口中慢性病患者,优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对确实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重病贫困患者,积极探索重病托底保障机制,力争为大病贫困患者切实减负。
疾病防控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我省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已提高到年人均55元,15类57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今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孕产妇产前筛查127万例、新生儿疾病筛查98万例、听力筛查97万例、“两癌”筛查263万例,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惠及全省17万贫困儿童,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健康中原—疾控行”“名医名家志愿者服务队”等多个专项活动走进贫困地区,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
据了解,2016年以来,我省规划总投资65亿元,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了61个县级医院、21个妇幼保健院、1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78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重点支持38个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和95个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的硬件改造提升;安排省级专项资金1.8亿元,为贫困地区规划建设了91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环境大大改善。
不但强“硬件”,更要强“软件”。我省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在年度指标范围内对贫困县不设限额,按需保障。2016年以来,累计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招聘特岗全科医生400余名,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500名,培养全科助理医生近1000名,培养住院(全科)医师近450名,进一步解决了当地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短缺的难题。在城乡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我省率先实施贫困地区“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工作。仅在2018年,全省34所三级医院向53所贫困县县级医院累计派驻医务人员611人次,开展疑难病例讨论9672次,指导或开展手术8258台次,推广适宜技术346项,填补了161项县内技术空白;全省53个贫困县县级医院“等额对调式”对口帮扶354个乡镇卫生院,累计诊治门诊患者19.51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4万人次。“等额对换、精准对接”式的人才帮扶,使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起来”。
根据最新统计,我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5年的13.9万张增加到2017年的16万张,增长15%;贫困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由2015年的14.1万人、5.6万人、4.6万人增长到2017年的15.6万人、6万人、5.6万人,分别增长10.6%、7%和21.7%,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表示,“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统一部署,全面推动我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聚焦因病致贫存量和预防因病返贫增量两大难题,整合资源,防治结合,双向发力,千方百计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健康保障。”(记者燕子丹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