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父亲何刚的捐赠凭证,何俊清说,这是父亲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记者于扬实习生李玉坤摄影
何刚捐给故宫的文物(图片来源网络)
何刚捐献的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
何刚生前(记者翻拍)故宫博物院里,何刚的名字显示在捐献者名录上。周口晚报供图
相关报道:
捐赠19件文物的周口农民意外离世 故宫要为他开追思会
□记者 于扬 实习生 李玉坤 文图
核心提示
|从22岁那年开始,周口农民何刚的命运便和文物捆绑在一起,直至他今年离世。
1985年,在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的家中,何刚挖出19件元代银器,随后捐赠给故宫博物院,填补了该院藏品的空白。因为此,何刚的名字被镌刻在故宫博物院专门为捐献者设立的“景仁榜”上。之后的数十年间,在获知何刚家接连遭遇变故,一度陷入生活窘境的消息后,故宫方面还两次拿钱资助,希望尽绵薄之力帮助何刚渡过难关。
今年5月30日,济南高铁工地上,一台龙门吊在拆除时发生倾覆意外,正在工地干活的何刚和另外5名工友不幸遇难。得知消息后,故宫方面表示深切哀悼,并将于近日为何刚专门举行追思会,纪念这位普通农民保护文物、捐赠文物的情怀。
挖出宝贝
挖坑支石磨,小院里挖出元代文物
1985年的秋冬之交,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的农民正忙着出红薯。
具体是哪一天已经没有人记得了。22岁的村民何刚,想着祖上有磨豆腐的技术,他准备传承下来,靠磨豆腐给家中增加些收入。那天,他在自家宅基地中挖坑准备支石磨,也不知道挖了多深,突然一口大土缸呈现在他面前,打开后发现,里面有瓶子、盘子和小船,看起来非常精美。有着小学文化水平的何刚猜测,这可能挖到文物了。
当天晚上,何刚拿了其中几件东西,敲开了时任村副支书刘红恩的家门。“他一见面就说挖到宝贝了,问该咋弄,能卖不能卖,别出了啥问题,尤其是别叫人弄跑了。”今年65岁的固墙村支书刘红恩回忆,当时的何刚满是担心。最终,他和何刚慎重商议后作出一个决定:不能卖、不能犯错误、不能因为这出事,要给国家。
“但我们不懂啊,就商量咋样才能给国家,这时候想到了一个人,固墙食品公司的主任于东汉,于东汉是当兵转业干部,他有个战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警卫队。”刘红恩说,他和何刚找到于东汉说了此事,于东汉答应和他们一起进京。
进京联系
一路不敢睡觉,三个人紧盯文物
在家准备了两天,何刚、刘红恩、于东汉3人一起动身了,他们搭乘于东汉一位战友的车先到漯河,而后买火车票去往北京。
“第一次去我们没有把文物带完,只带了几件,用一个纸箱子装着。”刘红恩说,在火车上都没敢合眼,3双眼睛紧盯着箱子,生怕有啥意外发生。那时候的心情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忐忑,在没有跟故宫接头之前,他们感到身上肩负着一项巨大的重任。
如今何刚、于东汉都已离世,据刘红恩回忆,到达北京是夜里,他们没有住旅店,因为来前已经电话联系了于东汉在故宫的战友,他们连夜到了故宫北门。
“敲门,有人开门问找谁,我们回答找警卫队的崔保贤(音)。对方说,‘哦,找老崔啊,我去喊他’。”刘红恩说,就这样,他们随后在崔保贤的带领下,搬着箱子进了故宫,见到了故宫文物管理处的梁金生先生。
“当时专家说,先把东西放这儿吧,回去看看还剩多少件,都带来吧。”刘红恩说,他们3人就回了河南。间隔几天后,他们将剩余的文物全部带上,再次去了故宫博物院。
这一次去,故宫把文物收下后,给了何刚等人9000元钱。“8000块钱算奖励,1000块钱算我们两次往返的路费。”刘红恩说。
这个时候,何刚家挖出宝藏的事情渐渐传开。今年77岁的村民智告回忆,当时有文物贩子找到何刚家,“掂一麻袋钱要买何刚的文物”,何刚说都给国家了。文物贩子不信,觉得他留的还有,后来三番五次有人上门,全部都是空手回去的。
首获帮助
妻子身患尿毒症,故宫伸援手
捐赠文物后,何刚回到农村家中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去江苏无锡捡破烂,去上海搞绿化,去山东当建筑工,辗转多地干杂活、打零工。这期间,何刚经历了不少变故:首先是第一任妻子因故去世,之后是第二任妻子身患尿毒症。
2003年,何刚第二任妻子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借遍了亲朋好友,家中的楼房只盖了一层后被迫停工了。万般无奈之下,街坊邻居提醒何刚:你以前给国家捐了那么多文物,能不能去北京求助,争取点救济。
何刚写了份申请,村支书刘红恩加盖了村里的公章,写上“情况属实”几个字。在表哥张黑孩的陪伴下,何刚借了1000元路费去了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时心里没底啊,何刚还打退堂鼓,说故宫曾给过9000块钱,再找人家还会给吗?”张黑孩说,何刚当时心里很纠结,一是觉得问人家要钱心里过意不去,二是不知道故宫能不能帮忙。
张黑孩回忆:“到了故宫接待室,将盖有村里公章的申请递上去,对方让我们先回河南。过了大约20天,故宫来电话说,请到故宫取钱。去了之后,故宫给了5万元现金。”
这解决了何刚的燃眉之急,但最终没能扭转命运。当年地里倭瓜丰收的时候,何刚身患尿毒症的妻子离世了。
再获帮助
家里再次陷入窘境,故宫依然伸手帮助
第二任妻子的病逝,对何刚打击很大,他整个人精神几近崩溃,好像变了个人。“整天喝闷酒,有时候不要菜,有时候买一块钱的花生米,喝的也是几块钱的廉价白酒。”固墙村的多名村民回忆说。
“他总是喝了酒去俺家,诉苦说太难了,不知道以后该咋过。”刘红恩说,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大半年,在街坊邻居的劝说鼓励下,何刚逐渐从妻子去世的阴影中走出来,再度背上行囊外出打工。
这样外出打工断断续续几年,变故再度来袭。2006年,何刚年迈的父亲患上股骨头坏死,且双目几乎失明,为给父亲治病,家中再次欠下4万元外债。
这一次,依旧是在大伙的建议下,他再次求助故宫。带上村里的介绍信,他借钱去北京找到了故宫博物院几次接待他的梁金生,又一次拿回5万元救助款。
正是这关键的救助,使得何刚的父亲支撑到现在。如今,80多岁的老人虽然留下后遗症行动有些不便,但思维各方面都还可以。
何刚简介(故宫博物院网站)
何刚先生,河南省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村民。1985年在自家挖出元代银器数件,遂主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种自觉保护出土文物的行动值得我们大力弘扬。1986年,又捐献元赭釉大缸1件。
何刚捐赠了19件文物
元代各式银盅7件、各式银瓶4件、各式银盘3件、银蜡台2件、银塔座2件、银舟1件(以上各件均有伤残),还有银残片1包,共计19件文物。
经过鉴定,何刚捐赠的这批银器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其中一个银镀金錾花双凤穿花玉壶春瓶尤为珍贵,这些银器在以后的展览中被多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