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要给家长和学生补上“防骗课”
来源: | 2017-06-13 09:10:22

紧张的高考已结束,等待考生的是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等环节。对考生和家长而言,进入一所理想高校就读可谓全家的头等大事,一些骗子利用了家长的这一心理设下种种骗局,一些家长则因此中招。对主动提出为孩子求学提供帮助的人,考生和家长应多方位核实对方的真实信息,同时也要对他们给出的承诺予以警惕,不要轻易表露出急需他们疏通关系的意思。如果确定需要在入学问题上得到帮助,建议考生和家长与相关高校负责招生的部门进行联系,核实学院设置、招生政策等信息。(据6月12日《新京报》)

由于高考过后,学生和家长的紧张情绪有所释放,开始操心报志愿、大学录取的事,这期间也是诈骗事件高发阶段,每年高招录取期间,总有不法分子利用家长和学生的急迫心情,设局诈骗,家长和学生需要补上“防骗课”。骗子的手法虽然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何种形式的招生诈骗,都是围绕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不能轻易被人忽悠上当,要核实清楚相关信息,再做具体决策,不可草率行动,以免损失钱财。

有媒体总结,在历年录取中,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伎俩主要有六种:自称军校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谎称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谎称能办理艺术、体育、小语种等各类“特长生”加分;伪造录取通知书;发送虚假查分网址,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收取高额“定向费”。

从历年来的情况看,虽然警方和媒体多有提醒,却总是有部分家长、学生上当受骗,导致钱财被骗,甚至因此走上绝路。去年发生的徐玉玉事件,就是因个人信息泄露,遭遇电信诈骗而猝死,引发对电信诈骗的严厉打击。而且,每年都有家长和学生被各种虚假招生信息忽悠,结果交了钱却没接到录取通知书,或者收到“野鸡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等等。

进入信息时代后,很多行为都被网络记录,骗子获取家长和学生的个人信息手段更为便利,可以借此实施精准诈骗,把谎言编的更动听。当然,彼之矛亦是此之盾,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也给家长和学生查询验证信息真伪,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网络搜索、求证,以及时查证骗子的谎言。

警方除了依法打击高考诈骗之外,还可以做的更多些,在宣传防骗知识、揭穿骗子谎言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开通防骗网站、咨询电话,将高考诈骗套路公开,让家长和学生了解相关诈骗信息,及时回应他们的咨询问题,对举报线索积极展开调查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