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儿科医生的“荒”演变为社会的“慌”
来源: | 2017-05-17 12:01:50

每到坐诊时间,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陈静都会早早出门。早上提前1个小时上班,下午推迟1个小时下班,中午取消午休时间,可一天下来,她就像打仗一样。(中国青年网5月14日)

有媒体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千名儿童仅有0.62个儿科医生,根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高达20万人。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今天,儿科医生荒“慌”的是医院和家长们,寻找出路已迫在眉睫。

儿科医生的病人不像其他科室,面对的是不能清楚描述自己症状的小孩,要比给成人看病困难得多,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远胜于普通科室;且就诊病人背后是带着急切心情的家长们,诊断过程中如若沟通不好,甚至会招来家长们的不理解和埋怨,儿科医生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与责任,再加上工作量大、收入低,在多方面的原因也就难怪儿科是医学院毕业生最后的选择了。

面对儿科医生荒的局面,国家从2016年到2017年相继密集推出多项医改方案,期望改善中小医院、基层医院甚至民营医院人才短缺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公共医疗方面的“政策倾斜”,同时也可鼓励非“公立”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立,以优化医疗资源。

缓解儿科医生的急缺更应在儿科医生人才“储备”工作上“发力”,加大对儿科医生的培养力度,鼓励医生轮岗或参加相关转岗培训,以弥补儿科医生的不足。对于有志于从事儿科医生执业的在校学生,通过在学习、生活和执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为其成为儿科医师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是要“锁住”人才,避免人才流失。适当提高儿科医生薪酬待遇,达到与其工作量相匹配的收入;管理部门应该出台适宜的政策,制定适合儿科医生的晋升渠道,通过晋升机制让儿科医生享受到应有的职业尊严及成就。建立儿科医生权益保护机制,解决儿科医生工作时的“后顾之忧”,在辛勤付出劳动后,权益得到保障。

解决儿科医生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对儿科医生应做到起码的尊重,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