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山东省威海市检察院统一部署查处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专项活动。我院调研时发现,国家每年都会有各种补助资金通过畜牧局发放给养殖户,于是我院决定对威海市环翠区畜牧局相关人员进行摸排。(中国共产党新闻)
威海市环翠区畜牧局局长于学明,通过收取养殖户补贴回扣私设“小金库”,虽然“小金库”里有个“小”字,但他能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短短3年时间收受多达39.2万元回扣,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大腐败”。时间之短、金额之多,透露着于学明思想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缺失,红色线意识模糊。为养殖户申请补贴资金提供便利,行动上“想为、敢为、原为”三为已行,折射的是权力腐败。
小金库”即“私房钱”,不仅资金来源渠道多,同时具有普遍性、隐蔽性、挥霍性等特点。即便私设“小金库”用于过节给单位职工发放福利,也不能超越纪律的底线,逃脱法律的约束。这貌似为干部谋利、替干部着想的举动,实则还是满足私欲,公款一旦进入暗中操作的黑箱,“化小公为私分”。也成为一种必然,因胆大妄为、心存侥幸的“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之人始终存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常识真谛。告诫任何事情都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注意生活中的小节,不绷紧廉洁这根绳,就容易逐渐顺坡滑下去,最终陷入泥坑不能自拔。
腐败者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是从第一次的“胆战心惊”到后来的“理所当然”。他们自鸣得意,认为为别人提供那么多便利,我得到一点点小恩小惠不算什么?殊不知小恩滋生“大腐”,“贪腐”之门一旦打开、攻破,便难以收手。纵观许多落马者的贪腐轨迹,“都是经历一个渐变的过程。长时多次的小腐小贪也能形成“大金库”,小贪也是贪!“小贪”者数量虽不大,但危害足以使社会的整个机体百病入身、积重难返。再小的贪污,都是大贪的种子,若不及时遏制,必然发展成大贪。最终走上了毁灭且不可救药的道路。
如果不能够坚持始终如一的清正廉洁,不能够坚持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本色,那么,越陷越深的“贪欲思想”就会使人甘于沦落,甘于成为贪欲之奴,到头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得者无外是“黄粱美梦一场空”,所得者无外是法律的严惩,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