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为何选择租车业务?有什么图谋?

作者:顶城小编 来源:顶城网

  为什么是租车?

  程维进入租车市场最大的战略考量应该是网约车新政强化了车辆准入门槛,滴滴所能利用的个人闲散资源正被政策加速瓦解,不得不更加依赖议价能力更强的汽车租赁公司的支持,这就必然在推高成本的同时,导致主营业务规模的收缩,很难再实现共享经济成本与效率的最优匹配。

  所以滴滴需要一种新的业态来创造足够的GMV以稳定公司估值,度过政策震荡期,同时巩固与汽车租赁公司的合作,而在原有8条产品线之外可以提供足够增量空间的只有租车了。

  事实上,利用流量入口优势收割用户红利一直是滴滴产品创新上的有效手段,也是消耗多达9轮的融资并带给资本市场想象空间的惯伎。

  战略既定,战术上滴滴却剑走偏锋。

  世界范围内的租车业态只有两种:一是Hertz、Enterprise和Avis-budget坚持了上百年并由神州租车、一嗨租车在国内发扬光大的B2C模式;另一种是2011年美国GetAround在共享经济基础上创造的P2P租车。

  滴滴二者皆不取,走出了一条折衷路线。

  首先它正确估计了P2P租车的不足,即平台完全不参与线下运营,导致服务体验失控,加上过分迁就车主,造成僵尸车太多,已有车源活跃度不高,影响了平台的撮合效率。

  滴滴通过整租的方式对车源加以有效掌控,同时舍轻就重,破例接手线下服务环节,说明对租车业务的难度有清醒认知,希望在两种模式上兼取其长。

  滴滴的最大挑战在于它所面临的并不是一个蓝海,而是经过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这里没有出租车行业那样封闭的依赖于政策生存的旧体系,现有短租自驾业务控制在2014年就有31.5%份额的神州租车手中,美国上市的一嗨租车也有8.5%的份额,经过市场教育的用户更关注稳定可靠的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品牌忠实度很高,所以滴滴做租车虽然有商业模式上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未来一番恶战仍是不可避免的。

  滴滴的优势和劣势

  在此前的宣传中,滴滴强调所提供的是“全程线上化智能租车服务”,“与其他市场玩家相比,滴滴租车致力于成为一个体验驱动、科技驱动的共享自驾平台”。

  这说明滴滴充分意识到了在资源和体系的不足,刻意主打科技感和线上体验,但这只是公关手法,滴滴真正的优势其实不外两点:

  1、流量

  近3亿用户是滴滴的最大资本,各业务线的用户自输送一直是滴滴产品扩张的强项,但这部分用户与租车业务的重合度究竟有多高以及能否发挥协同效应,仍值得观察。滴滴被前期宣传固化在以低价换服务的形象中,一定程度上自我扼杀了通过改善线下体验转向高端的可能。

  2、补贴

  从其他产品线转移补贴支持新业务也是滴滴的老套路,但选择在这个时机启动租车并不是跑马圈地的冲动,而是想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给估值寻找一个稳定支点,所以虽然还是补贴先行,但很可能不会是常态。

  至于滴滴租车的短板和不确定性也有不少。

  首先,中国移动出行市场的渗透率虽然很低,但滴滴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增量,而只能争夺现有客群,后者掌握在大租车公司手中,这就暴露出了滴滴在资源配置模式上的瓶颈。

  滴滴几乎无法与大型租赁公司合作,只能拉拢分散的小型租车公司,渠道效率不高,对车源的掌控力有限。此前盛传投资过快的的一嗨租车有意与滴滴合作,真相可疑,滴滴大概是为了获取牌照资源,但一嗨好歹是美国上市公司,自己也有上门业务,何至于甘当滴滴的长租渠道?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投教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