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异性鼻炎,AR)是机体因接触环境过敏原引起的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常年性”两大类型,常见症状为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涕和鼻塞。
过敏性鼻炎至今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可以控制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总结过敏性鼻炎治疗经验基础上,提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体系,即避免与过敏原接触,结合药物治疗、脱敏治疗,做好保健教育,俗称“四位一体”治疗方案。
远离过敏原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两类:一类是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霉菌、蟑螂、油烟、各种香料等;另一类是食入性过敏原,如海鲜、牛奶、豆制品、花生、鸡鸭肉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应注意以下几点: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家具、用具表面的灰尘;定时清洗床垫、窗帘、沙发套、枕头、被褥、地毯;避免饲养宠物,选择性减少室内植物,防止霉菌、尘螨繁殖;对花粉过敏者,春秋季节应减少户外活动,到户外时佩戴口罩。
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包括口服H1-抗组胺药、鼻腔内给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H1-抗组胺药:新一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等)与老一代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等)相比,镇静作用更轻微,且起效快,抗过敏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疗效持续时间长,能显著降低鼻部过敏症状。一般抗过敏治疗需持续4周,如果没有改善,应该重新选择治疗药物或联合用药。如在抗组胺药的基础上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鼻用激素。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知晓其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心脏毒性等。高空作业者、驾驶员、精密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儿童、老人和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选择、剂量、疗程应严格遵照医嘱。
鼻用激素:常用的鼻用激素(鼻喷剂)有布地奈德和丙酸氟替卡松等。使用鼻喷剂前,应先将药液摇匀,确保喷出有效喷雾。使用时,头部取直立位稍向后倾斜,将喷口略朝向鼻腔外侧,一般用左手喷右鼻,右手喷左鼻。喷药后,可仰起头部两三分钟,让药液向鼻腔后倒流,最后吐出进入咽部的药水,漱口。掌握正确的喷鼻方法可以减少鼻黏膜糜烂、出血、溃疡等副作用。鼻用激素使用疗程应不少于4周,根据症状控制及检查情况逐渐减少用药次数和剂量。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常用的有孟鲁司特,该药能减少支气管痉挛,减轻炎症反应,但不能像鼻用激素那样有效改善鼻过敏症状评分,适用于间歇性和持续性过敏性鼻炎。
另外,有时会用到鼻减充血剂,包括伪麻黄素、苯丙醇胺、羟甲唑啉等,能解除鼻塞,但对改善其他症状没有帮助,长期使用容易产生反弹性鼻塞。由于减充血剂不仅仅收缩鼻内血管,也收缩其他血管,因而可能升高血压。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患者慎用。
脱敏治疗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尘螨脱敏治疗,疗程分起始治疗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起始治疗阶段(约4个月),每周注射1次,剂量渐次增加,4个月左右达到最优化治疗剂量;维持治疗阶段约6周注射1次,促使患者对尘螨产生耐受,巩固治疗效果。整个疗程需2.5~3年。
需要注意的是,脱敏治疗应使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注意治疗时机的选择;严格掌握禁忌证,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以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