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系统不能成为可轻松绕开的“马奇诺防线” 仍有漏洞
来源:工人日报 | 2021-02-04 10:43:48

目前,各地纷纷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家长希望通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长。但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系统存在不少漏洞,实名制形同虚设,有的孩子甚至在网上随便找个身份证号码就顺利登录了。此外,网上还流传各种几十块钱的攻略,轻松破解系统限制。一些家长戏称,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见2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由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推行的软件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都会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然而,这一被广大家长寄予厚望的系统,仿佛成了“马奇诺防线”,青少年可以轻易绕开。

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很大程度上源于网络平台出于商业利益考量而不时“装睡”,根据规定,网络游戏必须实名注册,但不少平台在执行中打了折扣,比如,有的平台只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就能注册登录,不会验证身份信息是否为注册者本人;有的平台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第三方账号登录,美其名曰“第三方账号已经进行了实名认证,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可以简化程序”。这种情况下,难免出现一些未成年人冒用他人实名账号的情况。

同时,“游客模式”管理的失范,为青少年沉迷网络打开了“后门”。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网络游戏企业可以对其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个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但现实中,不少“游客模式”想玩多久便玩多久,完全不受限。

此外,不同平台的“各自为政”,让防沉迷系统失去不少存在感。目前,有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然依靠用户的自主选择,即便在个人资料里填写未成年人信息,系统也不会自动跳转青少年模式。“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对于自制力差的青少年来说,如果没有家长监督,很难自觉防沉迷。

诚然,技术不是万能的,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仍需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但这不能成为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的理由。

防沉迷“防了个寂寞”提醒有关部门,要认真查漏补缺,筑牢防线。一方面,不能单纯依靠企业的道德血液,而须加强监督检查,对于阳奉阴违、执行不力的平台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另一方面,要确保防沉迷系统的“刚性”执行,堵上未成年人利用账号进行登录等漏洞。家校也需紧密配合,引导未成年人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