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政策蜜月期的中国旅游行业,迎来不少向资本市场进发的旅游企业,而其中景区类企业的表现尤为抢眼。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旅游上市企业一直空白,不过最近又似乎有了冲击IPO的转机。
早在2009年就发出“力争早日成为全省首家整体上市的旅游企业”豪言的焦作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台山股份”)最近传出消息称,目前云台山的股份改制工作已完成,上市所需的各项条件也已基本完备。
然而,在冲刺IPO的旅游企业中,除去年9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的江苏天目湖旅游外,其他两家景区企业普陀山旅游在反馈意见状态,井冈山旅游则冲击IPO失败撤回首发上市申请。
景区企业上市难,多与其较依赖的“门票经济”相关。在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山岳景区单纯依靠自然景观、靠山吃山的盈利模式已很难实现稳定的增长增收,若再受到客流量上限、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内部体制僵化等影响,上市之路前景则更难以预测。
巨大想象空间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表述引起投资者关注。根据相关政策信息,虽降价推进步伐、降价幅度等问题还未有细节,但必将推进景区转型,而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被公认为优质资产的山岳景区如何转型发展备受瞩目。
目前,张家界、峨眉山、长白山、丽江旅游、九华旅游、黄山旅游等山岳景区公司已成功上市。天生地貌优势外加宏观政策扶持,上市旅企的未来前景本应空间巨大。然而,如何破解成长空间乏力等难题,成为目前上市山岳景区企业不得不面临的困局。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属于国务院认定的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不能作为上市公司的收入。目前景区类上市公司中,只有峨眉山A(000888)和黄山旅游(600054)是将景点门票纳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其他景区类公司的门票收入不能确认为上市公司收入。
减少门票依赖、推进全域旅游、促进转型升级是旅游上市企业公认的发展“王道”,但现实情况显然与其发展方向不符。如峨眉山A 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门票收入4.5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2.44%,较2016年同比增加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