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怎么办?多地出台政策解决大学毕业生买房难题。武汉、成都、长沙、合肥、南昌等5省会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在武汉召开联席会,就自由职业者和在校大学生自愿缴存使用公积金等议题达成合作行动计划。这些城市将积极研究制订支持在校大学生缴存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措施,完善大学毕业生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政策措施。(4月16日《新京报》)
按照现行政策,住房公积金一直是各类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因此,把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在校大学生等纳入这一系统有助于政策的更公平,这值得肯定。
但是,大学毕业生买不起房是正常现象,即使缴纳公积金,资金来源还是靠父母,买房更要靠父母,再说了,大学生就业到底在哪个城市都是未知数,除非一地缴纳,全国通用还有点作用外,五地联合更像是为招纳人才而实行的措施。
但这很可能是个鸡肋。首先,从国家政策来说,国家鼓励租赁、让租房成为主流消费的趋势。鼓励大学生买房不符合国家政策趋势,而且,现在90后一代的观念正在改变,他们不愿当房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租房。
如果被房子捆住,那么就只能呆在一个城里,对工作岗位再不感兴趣,也只能忍声吞气,因为选择范围太小,兴趣即使广泛,却不一定在这个城市找到知音,找到场所。如果离开这个城市,又不能背着房子。他们不再希望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就呆在一个城市,他们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其次,大学生更看重的是一个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理想。
为什么大学生都愿意去北上广深?就是这些地方公共服务较为完善,个人前景可选择的余地大,而且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这恰恰是一些地方城市所缺乏的。如果在一个二线三线城市,要为孩子上幼儿园发愁,为孩子上小学接送发愁,为什么事必须托关系,想辞职可又找不到下家……这都增加了在一个城市生活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抵消本城市对大学生买房的优惠。
公积金纳才不如公共服务留人。用完善的公共服务来节约人才的时间成本,用多元化的产业来增加人才的选择机会,用公正高效的政府来减轻人才的公平忧虑,用文明城市的形象来减轻人才的道德阻碍,用安全放心的法治环境和空气环境来强化人才的居住信心,只有这样,人才才会不请自来,而且来了还不愿再走。
文/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