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海底捞宣布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休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同时,海底捞还推出了纠错机制——“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期望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那么,郑州的海底捞门店是否会受到影响?日前,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郑州的海底捞门店进行了走访。
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天前不会规模化开设新分店
“目前的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我们在此向大家保证,海底捞1000余家门店服务员的笑容依旧灿烂。”海底捞在致歉信中表示。
据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海底捞门店数净增长530家至1298家,其中新开门店544家,关闭门店14家;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下滑至3.5次/天。
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海底捞在高速扩张中因选址失误、优秀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致使扩张结果不如预期。同时,因管理不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次又一次将海底捞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海底捞此次将会做出哪些调整?
据海底捞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6月开始,海底捞将区域统筹教练模式改进为大、小区管理模式。海底捞门店按所处位置划分大区和小区,大区经理统筹各区域内的运营工作,小区经理直接对各自区域内门店进行现场巡视、考核和辅导。
为了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海底捞将对经营不达预期的约300家门店进行停业整合,果断“断尾”,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水平。
同时,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公司平均翻台率未达到4次/天前,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分店。门店拓展思路没变,将翻台率控制在合理范围,若过高翻台率需要牺牲就餐体验,还是有增加布点的可能性。
海底捞执行董事、首席战略官周兆呈说:“我们希望通过‘啄木鸟’计划,解决快速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持续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和管理效率。”
海底捞郑州西大街店“暂停营业”与此次休停计划无关
11月5日晚间,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海底捞门店进行了走访。
今年6月份,位于郑州西大街与南大街交叉口的海底捞火锅(西大街店)就已处于停业状态。
门口的公告显示,“为了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公司于5月19日开始对海底捞西大街店进行装修,预计装修时间为25~50天。”
然而,直到目前,海底捞火锅(西大街店)仍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从大众点评的公开数据来看,目前,郑州共有40家海底捞火锅的门店处于营业状态,1家门店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郑州的海底捞门店会受到此次休停计划的影响吗?
海底捞回复称,海底捞火锅(西大街店)的“暂停营业”与此次的休停计划无关。休停计划是逐步推进的,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名单。
休停的门店并不是按照城市区域分布,不同线级城市都可能会有,会根据每个门店的具体情况评估。
海底捞会有三个考量维度:一是外部商圈及客流量,是否能支撑门店经营;二是周边门店的密度是否过高;三是单店的财务数据,是否处于爬坡期,短期内盈利情况是否有改善的可能性。
业界评闭店:是去芜存菁,有助于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海底捞今年中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门店人均客单价已经从去年同期的112.8元下降至107.3元。
而2021年《火锅市场生存报告》指出,在整个火锅品类中,仅有33%的火锅品牌人均消费在80~100元,46%的火锅门店是50~80元的人均消费水平。
品牌研究者梁玉巧认为,不必过度解读海底捞关店的问题,单店都赢利非常重要。门店数量多,但若不盈利,对企业和员工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在经济环境冲击消费需求的背景下,海底捞不推崇门店规模等不具经营意义的指标,将部分拖累业绩的门店关闭,有助于提高海底捞的净资产回报率、增强自由现金流,对于各方都是去芜存菁的选择。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外出消费的需求旺盛,海底捞等餐饮企业也因势利导,快速扩张,而在疫情及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冲击下,整体市场的消费逻辑出现变化,海底捞此前的扩张有些就不再具有理想的机会成本。目前来说,海底捞的品牌在火锅市场仍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马千惠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