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镜头里的天津港。上图为新华社记者杨宗友摄于1999年9月22日;下图为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于2016年9月29日。新华社发
2018年1月5日,中远海运首列中俄国际班列从天津港启程,开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记者 王晖 摄
迎着和煦的渤海海风,一辆辆集装箱卡车鱼贯穿梭在码头与堆场之间,将大批进出口货物送到整装待发的国际集装箱巨轮前。这是记者日前在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港”)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作为一家主要负责港口生产运营的老国企,天津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突破的瓶颈。在货物年吞吐量早已实现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0万标准箱后,天津港面临的是如何在发展质量上与新加坡港等国际一流大港相匹敌的问题。不久前,天津港正式启动新一轮改革,降费提效是此番改革的主基调。天津港试图通过此举,在求得自身发展突破的同时,也为外贸进出口企业打造更为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
“大刀阔斧”主动降费收费水平已低于新加坡港
天津港的前身是天津港务局,1952年重新开港,隶属交通部,1984年下放天津市后,改变为“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政策。2004年6月天津港务局整体改制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转制为国有大型独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港发展驶入快车道,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以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深水港,2013年在北方港口中首个吞吐量突破5亿吨。在新的历史时期,天津港长期同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扮演着“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的角色。
在国际贸易中,天津港集装箱业务部副部长孟庆柱和同事们发现,受制于通关自动化程度低,港口收费偏高等困扰,天津港同国际一流大港相比,竞争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存在不小差距。这一难题如何破解?答案正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以降费提效为突破口,天津港正式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大幕。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上限封顶,总额控制”,主动降低港口一系列收费标准。
在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常年经天津港进出口货物的北京华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爱春告诉记者,4月初了解到天津港降费的信息后,她试着询价发现,40英尺出口集装箱的费用仅为301美元,较之前下降了94美元,感到很是意外。而且,货物给到港口后,一单到底全程不用费心。
收费下降是改革的最直接体现。天津港全面梳理与世行边境合规成本口径相对应的12项常规费用,先后下调外贸集装箱装卸费率,免收外贸进出口企业货代服务费、报关代理费等多项费用,其中不少项目在全国主要沿海港口中已处于最低水平。通过打造口岸收费“价格标杆”,倒逼其他服务类企业降费提效,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雷说,按照上限封顶、总额控制的原则,他们制定了对外贸进出口企业20英尺进口集装箱港口费上限每箱219美元、出口每箱268美元的标准,同原来相比每一标箱的费用平均下降82美元。这一收费水平已经低于新加坡港。
此次降费提效举措,是以新加坡等世界一流海港口岸为对标对象,对部分服务收费进行减免,全力为外贸进出口企业减负,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流程再造、优化服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打出提质增效的“组合拳”,力促天津港口岸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健康高效的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