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去产能“分流洪峰”平稳度过 “双创”深入人心成分流新渠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18-04-09 08:58:10

国企去产能“分流洪峰”平稳度过“双创”深入人心

魏君龙2002年进入山西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工作,2015年5月,他转岗到潞安集团高硫煤清洁能源与精细化学品循环经济园区储运分厂工作。2016年,石圪节煤矿成为当年山西首批关闭退出的煤矿之一。记者 曹阳 摄

“通过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我在武安银隆新能源公司找到了新的工作,工资比在原先的钢铁企业不少啥。”因压减产能而被分流的河北人袁海鑫说。

过去两年,我国在钢铁、煤炭行业集中化解过剩产能。记者在山西、河北、辽宁、安徽、四川等地采访了解到,伴随着各地分流安置政策措施逐渐落实和职工观念悄然转变,去产能中最难的“人往哪里去”问题缓解,令此轮大规模分流平稳度过。但与此同时,职工补偿标准低、转岗空间窄、存续企业负担重等隐忧依然存在。

“不埋怨、不抱怨” 职工观念悄然转变

今年41岁的王军原是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清河门矿综采队调度工。清河门矿2016年10月关闭,他家里有老人要照顾,所以没有报名参与异地转岗,而是解除劳动合同,购置了一台二手车。谈起对下岗的看法,王军回答:“煤矿都枯竭了,也不怨谁,好在下岗前国家支付买断金,让我得以买车改行。”

阜新矿业是辽宁省去产能“第一大户”。2016年,阜新矿业关闭位于当地7座煤矿中的6座,退出产能930万吨,涉及职工3万余人。记者近日在矿工聚居的阜新市站前街道、平西街道走访注意到,不少职工都像王军一样逐渐走出焦虑,较为坦然地看待分流。而在山西、河北、安徽等地采访时,很多职工对去产能也是“不埋怨,不抱怨”,这种比本世纪初国企“下岗潮”时更为平和的心态,成为本轮分流平稳度过的关键。

“不埋怨、不抱怨”来源于各地安置保障措施的落实。去年,河北省将去产能职工安置列为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提出“决不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截至11月底全省去产能企业96家,涉及职工5.5万人,到年底已全部安置。安徽省从鼓励企业内部转岗、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市与市之间劳务合作等方面入手,确保去产能职工不挑不拣5天内就能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去年共分流安置2.3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2%。

2017年6月,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的晋煤集团古书院矿正式关闭,曾经的职工澡堂检修工魏福晋并未由此下岗。早在2015年,资源即将枯竭的古书院矿就提前谋划,向市内多家超市输出职工500多人。魏福晋主动报名,如今已是一家超市的生鲜区主管。河北武安市裕华钢铁公司去年关闭部分产线,公司多方腾挪,在收回一些外包业务,安排280名分流人员重新上岗之余,近期又组建装卸车队、旅游公司,安置了1000人前往上班。

“双创”深入人心

成分流新渠道

随着一批新业态、新产业出现,以及“双创”深入人心,停薪创业也成为一部分职工的分流新渠道。

直到2016年10月山西焦煤集团白家庄矿正式关闭之前,刘忠已经当了11年矿井提升机司机,在数百米深的地下操作机器,每月工资4000元。之后,刘忠被分流到新成立的西山煤电集团公用事业公司护卫支队,工资由4000元降到不足2000元,开滴滴网约车成了他重要的经济来源。“有时间就出车,累了就休息,服务越好,收入越高。”

据山西焦煤集团统计,目前已有5800多名转岗分流职工参与了滴滴出行,近3000人次享受过专项奖励。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