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认知盈余》作者克:传统媒体无药可救
作为一名来自美国的互联网思想家,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中国被广泛熟知,要等到2011年之后,当时,一向低调的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公开推荐了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的每一次发现,其实都是在提示我们,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维度。”
事实上,你很难再把克莱·舍基定义为一位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对中国的关注并不比美国少,尤其是他成为上海纽约大学的教授之后,他又出版了一本观察小米模式的新书《智能手机、小米、中国梦》。他从来不是拿着望远镜观察中国互联网,而是成为了用户、成为了参与者。中国的经历甚至深刻影响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当我搬到中国后,一切归零,中国让我变成了25岁的年轻人。”
9月20号,在百度的百家号与湛庐文化联合举办的“独家对话 X Clay Shirky ”活动中,克莱·舍基从《认知盈余》谈起,分享了他对内容创业、共享经济、以及中国式山寨和创新等问题的看法。
克莱·舍基对中国互联网业界的前景相当乐观,但是对传统媒体的未来相当悲观,报纸是个“大包袱”,“报纸在下一个十年可能消失”,“他们无法被拯救或者自救”。
不过,克莱·舍基认为人们有时候应该放下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更加关注房间里的人。所以,他在上海纽约大学的课堂上,会要求大家关掉手机和电脑,用纸和笔记笔记,“当我和微信竞争时,我一定会输掉的。”
信息过载本质上是过滤法则的失效
陈纪英:您好,我是百家号作者,在中国包括百家号、今日头条、直播网站等自媒体平台越来越多了,他们要抢夺作者,你觉得平台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吗?这个机制该怎么运转呢?
克莱·舍基:互联网的一贯的惊喜之一是,每当你认为你的内容最丰富的时候,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创建出新的东西,并比你的多十倍。
我不认为我们接近了这条线路的终点,因为由普通公民产生的内容虽然主要分享于朋友和小团体之间,但有时候也会蔓延到整个世界。
这里有内在和外在激励的差异:内在激励,我这样做是因为我喜欢它,外在激励,我这样做是因为有人付我钱。
就微信(朋友圈)而言,内在激励已经足够使人们分享他们和家人度假的照片。
当(分享)工作变得艰巨、费力、枯燥而又必须完成的时候,就需要外在激励了。比如,当你需要别人通过调查来完成一个项目,你就必须提供酬劳。
你会发现多数平台对这两种激励兼用。有些人免费分享他们的内容,有些人有偿分享他们的内容。正如有些人付费去打高尔夫球,有些人成为高尔夫选手得到报酬。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如何在得到度假照片的同时,也获得经过调研和精心写作的内容,依旧是一个挑战中美两国的悬而未决的问题。
陈纪英:我作为一个作者、读者和观众,我觉得内容不少了,而是太多太庞杂了了,你觉得平台需要建立筛选机制,让好的内容得到更好的呈现吗?或者就把这个筛选过程完全交由读者和市场?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