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创新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二方阵偏后位置 但潜力巨大
来源:河南商报 | 2022-01-24 08:19:50

2021年,从河南省第一个智慧岛挂牌,再到重建重振的河南科学院揭牌,从人才强省战略到呼唤院士返豫,河南用实际行动表明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对创新人才的渴求。

新的一年,人才强省怎么建?如何才能让人才这股源头活水滋养科技创新?如何助推河南实现高质量发展?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对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一起聆听他的建议与思路。

创新篇

河南创新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二方阵偏后位置,但潜力很大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创新怎样成为驱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张燕生:首先要确认河南的发展阶段。我用一个指标(研发经费投入/GDP)看中国,可以把中国的省级经济分成三个不同发展动能驱动的阶段。

有6个省份现在处于第一方阵——即已经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方阵,这6个省份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其研发强度超过发达国家(OECD)的平均水平,这些省份的创新人才、大学、科研院所、创新驱动的龙头企业是最多的。

第二个方阵研发强度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是高于1.6%的标准线,这个方阵有12个省份,河南2020年研发强度1.64%,排在第二方阵靠后的位置,第二方阵的发展动能是靠投资驱动的,拥有的大学、科研院所、创新驱动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

第三个方阵则是研发强度低于1.6%,发展动能依然是资源驱动,大约有13个省份。

河南属于第二方阵投资驱动板块偏后的位置,那么这种情况下,河南怎么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才能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人才成为第一资源、发展成为第一要义?我认为首先要用好河南现有的创新资源、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严格来讲,河南是人才大省,现有的人才、现有的大学、现有的科研院所、现有的产业基础的潜力如果能发挥好的话,我觉得河南的创新潜力是非常大的。

释放创新潜力,要解决三个问题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怎样才能释放现有的创新潜力?张燕生:要想充分发挥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潜力,首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体制机制。“河南人+好制度”,什么是好制度?要思考现有的人才体制机制是否符合常识、符合规律、符合基本逻辑,是否做好了科技创新“十年磨一剑”的长期准备,是否有构建符合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等不同环节、不同阶段创新内在规律的相关体制机制和激励安排。

河南有很多优秀的人,河南人的聪明才智也足够多,但是河南人的创新潜力要释放,就得有好制度,尤其要有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是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是讲生态环境的,就是要在3岁、8岁、18岁不同成长阶段要有不同的“打法”。河南的科技创新政策也应该注意精准施策,在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和目标,不要用18岁的条件来要求3岁的创新主体。创新生态是全方位开放的,创新战略要讲究“来的都是客”,只要愿意在河南创业创新,或者说愿意跟河南创新主体一块从事创新合作的都应该欢迎,这非常关键,河南人要有胸怀,开放创新。

第三要营造跨省域的创新网络。大学少,基础研究有难度怎么办?跨省域合作特别重要;另外,河南要学会借力,借全球之力,借全国之力,借全省之力,借来人才、企业等帮助河南建立自己的创新环境、创新能力,补足河南的创新链和短板。

此外,河南要用好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等资本市场,鼓励河南企业上市、股权融资或发债等,用现代金融为河南科技创新助力。

合格员工最有用,重视大学,更要重视职业教育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短期来看,如何才能让人才这股源头活水滋养科技创新?

张燕生:我认为河南人力资源目前最重要的是培养“合格员工”。

可以学习德国的教育,一半的孩子学知识,一半的孩子学技能,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的中专、职业教育的大专、职业教育的本科、职业教育的硕士班,甚至职业教育的博士班,学技术的孩子也可以做高级技师、做大师,也可以做院士。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不要一说人才就是“高大上”,“高大上”来了没用,合格员工最有用。

有了合格员工,高技术企业就回来了,高技术企业来了,它的高技术研究中心就来了,它的大学、科研院所也会随之而来,然后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也一定会来。如果河南有一支合格的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其他省市、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那河南一定是现代产业中心、现代创新中心。

因此,河南要做好基础工作,培养合格员工,建立双轨制的教育体系,重视大学,更要重视职业教育,因为它涉及建立整个省的产业优势技术。

外贸篇

2022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仍可能保持强劲增速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2022年,中国出口的“高光时刻”还可以延续吗?中国外贸发展可能会面临哪些风险点?

张燕生:中国加工配套生产能力及履约能力等确实很强,但这里就涉及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外贸增长特别好,就意味着贸易不平衡有日益扩大的风险,贸易日趋不平衡就可能导致贸易摩擦、贸易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还是要力争保持贸易平衡。

2022年上半年中国的进出口仍然可能保持比较强劲的增速,主要取决于全球供应链的恢复程度。

此外,中国作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大国,一定会追求贸易平衡,不会靠“动别人的奶酪”来发展,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办上海进口博览会的国家。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应对这些风险,外贸物流企业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张燕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因素,例如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服务贸易、离岸贸易、普惠贸易等新型贸易发展得非常快。新型贸易跟传统贸易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传统贸易更多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基于国际工序分工形成的贸易方式,而新型贸易则是基于数字技术革命、绿色革命、消费革命而发展起来的,有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小额贸易、离岸贸易的特点,并且新型贸易的采购、物流、分销等供应链也和传统的不同。

另一方面,AI革命、数字革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满足个性化需求、小批量需求、定制化需求,外贸变得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精准。加上RCEP和双循环战略结合带来的利好,中国和东亚、东南亚的经济联系会更加紧密,和“一带一路”的联系、和美欧第三方市场的合作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从微观层面还是较为积极的,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数字技术等,推动新型的全球化、推动新的贸易投资方式、推动新的供应链的合作形式,通过数字赋能、绿色赋能,提升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郝瑞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