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洛宁,一个苹果与一座城同频共振。然而,在30余年前,这里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苹果产业。直到一个被称作“何工”的人到来。
“何工”,其名何建业,曾任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工程师,是果树种植专家,也是洛宁当地公认的苹果振兴发起人和“金果扶贫”先行者。30余年前,他把红富士引入洛宁上戈,也把致富的希望在山乡点燃。
生前,他把上戈当做“第二故乡”,曾留下心愿,要把骨灰埋在上戈的苹果园里。最终,他的心愿并未实现,但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他早已成为一座丰碑。如今,他已经去世13年,但“何工”的故事仍被洛宁“新老苹果人”口口相传。
他送的200棵苹果苗如今每年稳收10万元
1月18日,洛阳市洛宁县上戈镇庙洼村的一个苹果园里,63岁的老苹果人冯保旭正给苹果树剪枝,“去大留小,去直留斜,这都是当年‘何工’教的技术。”
这个面积约7亩地的苹果园,栽种着约200棵树龄30余年的果树。“这是当年‘何工’带来的树苗,免费给我们种的。”冯保旭说,现在这些苹果树正处盛果期,一棵树每年能结200斤苹果,“一年稳收10万元。”
像冯保旭一样至今还享受着何建业带来实惠的果农不在少数。洛宁县上戈镇镇长乔林锋说,目前,该镇共发展苹果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值在9.6亿元。其中,多数果农受过何建业的扶持或技术指导。
“别看现在上戈苹果成气候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里的苹果还没有形成产业。”洛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在上戈工作20余年,一直和苹果打交道的田卫杰说,何建业到来后,这里才成了“苹果王国”。
1984年,54岁的省扶贫办干部、果树种植专家何建业随团到上戈镇考察。上戈靠天吃饭、困顿落后、偏远闭塞的贫穷状况,深深触动了他。与此同时,他注意到上戈镇与“苹果之乡”灵宝市仅一山之隔,有着同样适宜苹果种植的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这让他激动不已,也在心中种下了“苹果扶贫梦”。
两年后,全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启动,何建业以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工程师的身份,带着10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和过硬的苹果种植技术,再次来到上戈,带领群众种下了至今都让洛宁人引以为豪的红富士苹果。
为让人们种苹果致富,他打了包票
100万元,对于当时的上戈来说,称得上“天文数字”。当时,上戈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百元。
但何建业的苹果扶贫梦实现得并不顺利。曾当过18年庙洼村党支部书记的老苹果人张应周说,虽然种苹果收益“一亩园顶十亩田”,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粮食才是根本”的观念,让刚吃饱饭的群众不敢冒这个风险,甚至还有抵触情绪。
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何建业到各村去游说。他还组织村民去山东、灵宝等苹果产地考察学习,让村民对种苹果能致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还给村民打包票:“果子不见效,我扛包袱。”
“他跟咱不沾亲不带故,为了让咱能过上好日子,跑几百里地来到这穷山窝,又说得在理,咱要不试试,心里都愧疚。”张应周说,渐渐地村民的积极性高涨起来。
那时,何建业每年都要到上戈七八回,而且都是在果树修剪、植保的关键节点。“每次来,他都连续举办果树栽植技术培训班。”时任上戈镇党委书记的孙东水说,他的培训课很容易理解,比如他把树枝比作抽水机,越往上长越容易抽取树干营养,于是果农就知道为什么要修枝,修哪些树枝。冯保旭说,有时何工讲的和果农的想法不一致,但他并不强迫果农听他的,而是把争议的枝条标记下来,待来年用结果证明,“最后都是何工对。”
在上戈工作期间,化肥、农药等物资也多由何建业帮忙联系。冯保旭说,有一年急缺化肥,为了从供应商那里争取到化肥,脾气和善的他和供应商吵得面红耳赤,最终“争”到了一些化肥。
推动上戈苹果声名鹊起,他没要过一分钱酬劳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上戈苹果逐渐进入盛果期。此时,何建业又开始推销宣传上戈苹果。
每次回郑州,他都会带上一些上戈苹果。每逢与农业方面的专家一起开会,他还会特意从市场上买来其他产地的苹果,让专家们同时品尝。他事先不说产地,等到专家们认可了上戈苹果,他再为上戈苹果“大做广告”。渐渐地,上戈苹果在专家圈子里小有名气。
有一年,孙东水带队到郑州参加苹果鉴评会,一个品种参评要交纳2000元的费用,这可愁坏了没带钱的一行人。何建业知道后,回家拿来了自己的存折,取了7000余元,让孙东水拿去交钱。
在他的推动下,上戈苹果声名鹊起,多次获奖。但此时何建业也已年过六旬,考虑到身体不如从前,后来他每次到上戈,都会邀请省、市部分林果专家一同前往,试图为上戈建立一个“智库”。
然而即使身体不好,但只要上戈有需要,他还是第一时间赶到。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日本的专家到上戈镇考察红富士种植情况,孙东水急忙去请何建业。恰巧何建业感冒了,还发着烧,孙东水不忍心开口。可听说日本专家来了,何建业二话不说,收拾东西就出发。
在何建业不遗余力的推动下,上戈苹果一年比一年长势好,上戈镇也成了“中原苹果第一镇”。然而在上戈工作的10余年时间里,何建业从来没有要求过待遇,也没要过镇里一分钱工资。他下乡看果园时,走到哪里都就地吃饭,从不讲究。“有南瓜吃南瓜,有面条就吃面条。”孙东水说。
从未忘怀先行者,洛宁苹果正开启幸福之门
由于身体原因,何建业与上戈的往来持续到2000年前后。2009年2月,何建业去世的消息传到上戈,上戈镇干部群众代表特意赶到郑州参加追悼会。
“何工生前常说,上戈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还曾多次吐露想法,等去世后将骨灰埋在上戈的苹果园里,守护这满山果园。”田卫杰说,虽然他的这一想法未能实现,但是他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人们也从未忘怀。
2019年10月,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因苹果产业富裕起来的上戈群众,自发为何建业塑造了铜像。上戈镇党委政府又在铜像周边配套建设了初心广场,以纪念何建业对上戈苹果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这个广场位于点燃洛宁苹果产业“二次革命”的洛宁海升现代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内。站在广场上,瞭望四周,是一望无际的新技术矮砧密植苹果树。
洛宁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瑞介绍,为了让这一致富金果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2014年起,洛宁县以国际化视野、高起点谋划,建成了河南最早的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矮砧密植苹果高效示范园区,并力推“产业+旅游”农旅新模式的金果小镇,在中原地区扛起一面“苹果革命”的旗帜,让群众在苹果产业的发展中摘掉穷帽,实现了全面小康。
洛宁县委书记王淑霞说,在何建业的感召下,洛宁苹果人将不断探索创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放大优势,进一步做足苹果文章,拉长产业链条,强化洛宁苹果品牌建设,提升苹果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让洛宁苹果如同它最初的使命,真正成为一把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开启山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之门。(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付首鹏通讯员赵笑菊杨慧怡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