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一票难求” “网红”科普场馆如何回应公众热情?
来源:文汇报 | 2021-08-31 11:05:16

上海天文馆自7月18日对公众开放以来,热度一直“居高不下”。30元的门票“良心价”加上暑期档大客流,让这座全新科普场馆的人气比天气更火热。然而,不少想去参观的观众发现,想买一张上海天文馆的门票并不容易,“每天9时30分不到,就盯着手机准备抢票,开票后几十秒票就没了”。有人守候一两天抢票成功,更多人连刷一周,却一票难求。

于是,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出现了门票“代拍”业务,一些“黄牛”使用观众提供的身份信息代为抢票,收取数倍于门票的费用,或用他人身份信息抢到票后倒卖给观众,怂恿和欺骗他们利用虚假信息蒙混入馆。

为精准调控客流,确保游客的参观体验,上海天文馆自开馆以来就采用“网上实名制购票+预约参观”的模式。在疫情防控叠加互联网的时代,这一模式已成为公共文化场馆开门迎客的“标配”。但如何摆脱“网络代拍”的困扰,让更多真正有需求的人走进场馆,成为摆在热门科普场馆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当爆棚的好奇心遇上有限的承载量

上海天文馆究竟有多“火”?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开馆前一周的网络购票压力测试期间,3000张票引来18万人抢购;开馆后的两周内,网上购票人数维持在10万左右;最近一段时间抢票人数虽有所回落,但每天仍维持在5万至6万人。

“上海天文馆的火爆一方面是由于公众对新馆开张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其接待能力有限所致。”上海科技馆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黄凯说。事实上,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统称“上海科技馆三馆”)可谓上海三大热门科普场馆。其中,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分别为3万人和1.5万人;由于建筑“得房率”以及空间布展等原因,上海天文馆原定一天的参观接待上限只有6000人。

与此同时,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开馆一个多月来,上海天文馆接连两次下调日接待量,8月14日起该馆每天的参观票数量只有4000张,“供需矛盾”愈发凸显。

事实上,对于上海天文馆开馆后可能出现的火爆,馆方早有预料。早在压力测试期间,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就曾吐露“金句”:“上海天文馆常驻临港,有空来看看。”此话意在提醒公众,天文馆是一座常驻场馆,大家不必急于一时。

黄凯表示,类似的火爆在2015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开馆时也曾出现。从票务数据来看,随着中小学开学,上海天文馆一票难求的情况将很快有所缓解。

互联网提供了便利,也出了一道“新考题”

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购票需求,自2019年起,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全部实行网络预约购票,作为上海科技馆三馆中的最新成员,上海天文馆“出生”便实行线上购票预约参观。如何才能让更多公众抢票成功?上海天文馆不断摸索、连推多条票务新规,包括调整购票时间、缩短退票时限、统筹退票票源管理等。

比如,原先门票和电影票同时于9时30分开售,后来电影票改到10点开售,这就避免了公众抢到电影票却没抢到参观票的情况,或是买到了参观票却来不及抢电影票的尴尬。

再比如退票。此前,线上退票的最后时间为参观日前一天的23时30分,有“黄牛”在限定时间的最后一刻,集中退返未售出的参观票或恶意囤票侵占票仓,其中不乏利用网络便利牟利的异地“黄牛”。为此,馆方近期做出票务调整,规定一旦逾期退票,必须到天文馆现场办理退票手续。这些举措进一步压缩了“黄牛”的倒票空间。

实际上,热门文化场馆引来“黄牛”倒票或网络代拍在国内屡见不鲜,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都有着类似遭遇。黄凯告诉记者,自开馆至今,馆方已对购票小程序和系统监控后台完成多次技术升级,包括采用黑名单机制,对异常账号进行封杀;针对一些人采用“机器辅助抢票”的技术手段,与腾讯云合作,增加微信小程序购票的智能验证环节等。他同时呼吁公众提高安全意识,不要将个人信息交给“黄牛”。

互联网对“黄牛”“代拍”等顽疾提出了新挑战,这种行为尚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对此,上海天文馆会同公安部门、浦东新区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腾讯等,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通过票务政策调整、防护技术升级、社会多方联手,“三管齐下”打击“黄牛”,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已联合封杀2000余个异常账号。

放大科普供给,增加公众接触科学的“表面积”

上海天文馆的火爆彰显出公众对科学的热情,如何进行回应?放大“供给”无疑是出路之一。“9月,上海天文馆将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让上海中小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透露,上海天文馆还在筹备“生活在火星”科普临展,将向观众展示人类如果到火星上生活,该如何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

上海天文馆主展厅周围还有太阳塔和天文台,组织观众夜晚走进主场馆外的望舒天文台,利用一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行星等天体,或参与“寻找小行星”等既有趣味又充满挑战的大众科研活动,能有效增加市民接触科学的“表面积”,用另一种方式满足公众好奇心。

不久前,作为上海天文馆的邻居,上海最大的海绵公园——星空之境海绵公园开园试运行。这是一座超50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生态绿色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人们可在高低错落的草坪上观星、在引力桥上漫步。当一座城市有越来越多的科普目的地可供选择,“网红”场馆的“甜蜜烦恼”也许会越来越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