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升,大家都越来越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各地退耕还林得到广泛响应,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们国家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应该早已得到遏制,每天蚂蚁森林种树浇水收能量,也算是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万万没想到,居然有人,大面积砍伐沙漠边缘地带的防沙林,只为种植葡萄树获取经济效益,着实令人震惊。
防沙林变成了葡萄园
我国的大西北地区由于环境恶劣,资源匮乏,一直是国家的重难点问题,其中不断扩张的沙漠环境也是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在甘肃敦煌,有着这样一个小地方,叫做阳关镇,正是古诗词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虽然只是个西北小镇,却在地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的必经关隘,同时,它也是敦煌市区的最后一道风沙屏障。
库木塔格沙漠是中国第六大沙漠,但是论流动量,它是中国第一。它以4米每年的扩张速度,一路由西向东直逼敦煌古城,而在这中间,正隔着阳关镇。为了防风固沙,在1963年,阳关林场正式建立,至今已过去了58年。在这五十多年里,三代敦煌人移走大小沙丘、沙石,平田整地,植树造林,让沙丘连绵的荒漠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变成了2万多亩的绿色屏障,很大程度上阻止了风沙蔓延。
然而58年后,当人们的目光再次注意到这里,触目惊心。原本郁郁葱葱的乔木,遭到大批量、剃头式的砍伐,除了留下一圈稀疏的乔木边界,作为遮挡视线的“障眼法”。单薄的树墙外,就是漫天黄沙。
好好的防沙林为什么要砍掉?林圈中的葡萄园给了答案。为了发展葡萄经济,有人利用砍伐枯死的残次林木作为借口,一点点的砍伐了林场中的大片林木,种起了葡萄,还让葡萄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收入来源。
就为了大规模地种葡萄,所以大肆砍伐树木。首先给树剥皮,让树枯死,然后放火烧,再砍倒! 而且砍伐的这些都是公益林!三代人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被后人肆意挥霍!一切都是为了钱,为了眼前利益!
种树的作用有多大
同样是绿植,为什么种树可以,种植葡萄就不行?
1、防风固沙用的多为胡杨树,以此为例。胡杨是优秀的抗风沙乔木,而阳关林场的主要作用也正是防风沙。胡杨种下后,需要10-15年方可成材,成年胡杨能长到十米高,根系发达,对于稳固沙土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高挑的胡杨树也是风沙的克星,风在经过这片防风林后,其风速能被削弱至原先的20%到30%,风沙所带来的影响大大降低,有效的遏制了沙漠的扩张。而葡萄属于藤本植物,需要依附攀爬架生长,为了便于采摘,普遍控制其高度,这也意味着一旦风沙入侵,低矮的葡萄架起不到一点防风作用,风沙会直接吹入敦煌古城。
2、胡杨是优秀的耐旱植物,不但生长过程中对水量需求不大,还能在根系蓄水。这让梭梭树、沙柳等灌木也能在林场中得以生存,相互协作,稳住风沙。而葡萄作为水果树,在生长周期中,对水分需求量巨大,会与周围的植物“抢水”。为了保证葡萄生长,种植户必须将周围灌木砍伐殆尽,来保证葡萄水源充足。
3、阳关林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生态链,林场中生活着各种鸟类如伯劳、麻雀等,还有一些啮齿类的小动物,但是变成葡萄园以后,为了防止葡萄被小动物偷吃,保证产量,种植户在葡萄园周边支起了防护网,赶走了小动物,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损失有多大
根据2000年的卫星地图显示,阳关林场的防护林面积为2万亩,而到2021年1月,实地查看仅葡萄园的面积为1.3万亩,还有大面积腾出来的空地,以此推断,林场的面积绝对只剩下了不足5000亩。15年成型的胡杨,4、5年成型的梭梭树、沙柳,想再次恢复,至少也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而在这十多年的恢复期,来自库木塔格沙漠的风沙不会留情,势必会迅速蔓延再次向敦煌古城挺进百米,古城最后的屏障即将失守。老一辈的防沙治沙人,一锹一镐一桶水种出来的树,三代人的心血,毁坏只需要短短几年,其中的损失,已不能用金钱去衡量。
在大西北地区种一棵树有多难
为了种一颗梭梭树,我们每天清晨准时起来收能量,为了种一颗胡杨,和几十位好友一起每天浇水,用时快一年才种下一颗。而在大西北的沙漠边缘,种一棵树有多难?
沙土层下全是砾石,种树得先挖开表面的沙子,再用钢钎用力凿开砾石,为了保证树木根系能够舒展,存活率增加,这个树坑至少需要一个平方米大小,还有80厘米的深度。由于纯沙土没有营养,不存水分,植树人需要从几公里外运来营养土来回填树坑,再从远处运来地下泉水进行浇灌。即使是这样,存活率依然很低。根据当地人的说法,种棵树,比养个娃娃都难。
十年树木,沙中种树存活更为不易,怎么能肆意砍伐。种植葡萄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看到子孙后代要为这种行为付出多大的代价。楼兰古国的消失已经是历史的遗憾,敦煌古城难道要重蹈覆辙?在满屏流量明星的八卦消息中,看到了治沙人流过了汗又在流泪,毁林人必须严惩,保护生态任重道远,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