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届毕业生开始“求稳”,返乡、国企成优选
来源:大象新闻•东方今报 | 2020-05-06 09:04:44

当最多应届毕业生遇上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高校迎来“最难就业季”。应届毕业生们如何突破重围,顺利求职?年后,东方今报持续关注河南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情况,暨从求职市场、政策措施角度报道后,聚焦六所不同类型高校、十位成功签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分享他们的求职故事。

【观点】预期降低,“先就业,再择业”成普遍共识

不久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应届毕业生丁浩签约了南阳市的一家光电仪器国有企业。丁浩的专业是飞行器动力工程,此前主要向航空公司投递简历,但未收到回复。年后,丁浩就在辅导员的建议下,向这家正在招聘的企业投递简历。为了提高效率,他在该企业的网络招聘平台,和招聘简章公布的邮箱里,同时投递了简历。

很快,丁浩收到通知,面试将在线下进行。“我应聘的岗位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专业不完全对口,面试就主要问了我在校内外的实践履历。”丁浩回忆,面试期间,一位面试官问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技术问题,他诚恳地表示自己不会,并愿意尽快学习。面试的结果印证了丁浩的判断:面对不懂的问题理应如实回答,留下诚实的印象。“得知面试通过后,我就直接签约了,觉得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应该尽快就业。”他说。

“先就业,再择业”,已成本届毕业生普遍认知。在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失败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大四学生申艳很快与家乡贵州的一家制造企业签了三方协议。

申艳的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得知国考笔试没有通过后,她填写了学院的就业推荐申请表,在老师推荐下应聘了该企业行政岗,从事档案管理等工作。2500元一个月的实习期工资,申艳觉得可以接受:“公司提供住宿和五险一金,而且国企到年底也有一些分红。”她告诉记者,自己比较认可职业规划课上老师的建议:如果考研或者考公失败,先就业减轻生活压力,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重新考试还是继续工作。

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更有紧迫感。“我觉得要抓住应届生就业的机会,应聘成功后尽快签约,防止毕业后找工作更难。”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赵成龙说。他刚通过中国铁路青藏集团的一轮面试,在准备第二轮面试。

赵成龙告诉记者,学校有一些和企业合作的“订单班”,部分同学在大一、大二就完成了签约。今年受疫情影响,郑州一些对口的企业招聘尚未启动,自己难免有些着急。当看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的招聘信息时,他立刻投递了简历。

如果这次面试最终通过,赵成龙将被分到青海省格尔木市。从河南老家到青海距离较远,工作环境也更辛苦,不过他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虽然地方偏远一些,待遇也会高一些。”他说,同类岗位在郑州入职后月薪应该是四五千,在青海大概能拿到六七千。

赵成龙的同学田川也在年前签约了武汉的铁路公司,实习期月薪3000多,工作地点在成都。“我觉得只要顺利入职,工作地点无所谓,反正我们是跟着项目跑的。”他告诉记者,现在正是“疯狂求职”的时期,大部分同学都会赶在毕业前签约。

【技巧】从说话颤抖到成功签约,同学“抱团取暖”终圆梦

1、“面试的表现实际是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本来用于形容演员的勤学苦练,用在面试尤其是教师招聘的试讲环节也十分恰当。

“我觉得对于强调专业的岗位,着装、语气这些面试技巧只是锦上添花,面试的表现实际是专业能力的集中体现。”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大四学生方荣姣说。今年,她如愿签约了家乡的一所小学,面试过程记忆犹新。

方荣姣是美术专业应届毕业生,考场上她抽到的是四年级《平凡的美》一课。怎么让小学生直观感受“平凡的美”?方荣姣联系实际,分别从生活中的色彩、造型、人物、景色等角度讲述,最终成绩不俗。后来和一起参加面试的同学交流,她发现和其他题目(比如六年级课文《我设计的服装》)相比,自己的难度更大,而短时间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得益于近三年的教育实践。

大二时,方荣姣就明确了就业方向:回家当一名小学老师。从那时起,她开始参与校内各种教学比赛,同时做一些辅导机构的老师。大四时,通过学校组织的校内外实习,她的教学技能有了质的提升,在河南省毕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方荣姣说,由于教师需要试讲,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学校春招延迟,对同学们的就业影响不小,尚未签订工作的同学,难免产生焦虑心理。“我觉得自己比较顺利的原因是目标不算很高,有的同学’非重点中学不去’,这样可能就业时间就要延迟一些了。”她说。

2、“太重视面试班的理论课,反而挤占了实战的机会。”

对于应届生来说,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并不容易,该校计科院李彦博就经历了从上台发言“声音颤抖”,到成功与家乡市一高签约的过程。

“我是那种上台发言都胆怯的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上学期间做兼职,只敢辅导小学生。”李彦博说。2019年秋招前,一些同学报了面试班,李彦博则选择了和同学互相训练:“当时去面试班试听,觉得理论课为主,反而挤占了实战的机会,而且报班学费也不低。”

投简历时,李彦博瞅准家乡的学校,一一投递了简历。没想到,第一次参加试讲时,依然“声音颤抖”,说的和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感觉除了心态,还是知识点不熟悉,只有继续练。”就这样经历七八次面试后,李彦博终于拿到了想要的工作,而一起训练的同学们也先后签约。

3、“多投简历,不要怕被拒绝。”

对于初出茅庐的应届生,开始求职可能是品尝被拒绝滋味的开始,调整心态才能越战越勇。

“我觉得作为求职者,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多投简历,不要怕被拒绝。会的就会、不会的承认不会,不要撒谎,这也是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更敢于表达,让人事看到你好学的态度。”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常梦雅说。她在2019年秋招时,成功应聘了中铁某局的行政岗位。比起第一年5000元的底薪,常梦雅更看重它作为国企稳定的晋升渠道。

此前,常梦雅也关注过中建等企业,发现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招聘时在专业和性别方面都有限制。秋招前,中铁召开了校园招聘的宣讲会,她看到合适的岗位就报名了。面试通过后,常梦雅发现群里一百多个人中,果然只有十来个女生。

谈及自己成功签约的原因,常梦雅觉得特长功不可没:“我觉得自己沟通能力还可以,而且他们正好要招一个有文艺特长的员工。我在大学期间在学生会文艺部工作,也经常参加演讲比赛等活动,还考取了人力资源等证件,这应该是个加分项。”

4、“不同的岗位,对应聘者要求的侧重点不同。”

“不同的岗位,对应聘者要求的侧重点不同,这就要求投简历和面试都要有针对性。”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刘英东经历三轮面试,终于入职了理想的河北某粮食企业。

“我从大一就开始关注这个企业了,因为它的待遇较高,而且晋升渠道较好,就是工作节奏会比较快,这些我都做好心理准备了。”刘英东说,因为这家企业是外企,他在考过四六级后,还专门用一个寒假的时间上了口语班。大三暑假,去了一个类似的岗位实习,在面试时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意愿。

在此之前,他曾参加过其他企业招聘,面试时发现不同企业风格差别较大:“比如国企提问多一些,整体偏向稳重的风格,而外企聊天多一些,可能更喜欢创新、自由的回答内容和方式。”

【现象】返乡就业、国企求职成应届生优选

记者发现,在这些求职成功的同学中,返乡就业、国企求职成为他们的最优选择。

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展启腾,今年和青海某国企签约。谈到这份工作,他在言语间透露出满足:“我是青海人,希望回乡就业,这个企业在我们那儿纳税排第二,实力不错,待遇也可以。”他告诉记者,过了实习期后,一般会拿到7000元的基本工资。

“当时面试的有40多人,最后10人通过。专业技术岗主要看成绩,人事问的都是一些常规问题。我在面试前准备了一下,现场比较顺利,加上大二曾在同类岗位实习,有一定经验,家在本地也占了优势。”展启腾总结。

展启腾告诉记者,自己不少同学更倾向于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因为有更高的薪酬。但实际上,之前的学姐、学长在一线城市还是以中小型互联网企业为主。“即使不像今年这样受疫情影响,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这些待遇较好的企业,更倾向于985学校应届生,非985的应届毕业生有时候初选都被筛掉了。在一线城市中小型互联网企业打拼,不确定性就高一些。”他说。

“虽然每个人的就业观不同,但我觉得就业规划应该和自己的性格符合。”河南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范世超,在收到数份offer后,最终选择了家乡三门峡的一个央企。

范世超告诉记者,大二时一节职业规划课给了他启发。根据自己的诉求,他确定了求职的优先考虑项:离家近、稳定、轻松,最后才是待遇。

“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在工作几年后,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范世超说,自己曾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处当助理,见到不少同学,因为一开始过于追求工资,但在入职后很快发现无法适应,只能辞职,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应届的宝贵机会。

“一些好的单位只针对应届生招聘,所以应该尽可能多参加面试,积累经验。”范世超说,自己在面试时,往往遇到一些985院校或者研究生的竞争者,但是在后续和人事沟通中发现,只要学历过了企业招聘门槛,他们更看重的是思维和学习能力。

范世超在参与一个外企招聘时,由于自己的英语水平一般,提前一天找英语专业的同学帮忙修改了自我介绍,并反复练习,获得了进入二轮面试的机会。不过,在这轮面试结束后他也明确告诉面试官,自己英语水平可能无法胜任这个岗位,只是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面试。没想到,面试官同意在不考虑聘用的前提下,让他接着“刷”后面的面试程序。

“其实一些优秀的人事也会和我们交流,觉得面试环节怎么样,哪里可以改进。双选会就是互相选择的结果,我们要保持自信,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面试一些企业后,范世超又通过校园图书馆资源,观看了一些人力资源的网课,从招聘方的角度学习技巧,最终入职了心仪的企业。

【观察】高校频频“发力”,多位校长鼓励应届毕业生坚定信念、共克时艰

2020年,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约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这批毕业生要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据悉,在年初的3月,河南教育系统推出了220场大型校园网络,并提供公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500节、就业技能培训项目30类、有效就业岗位信息100万条;随着毕业季的临近,各高校从政策到行动按下加速键。4月下旬,河南大学颁布了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三条”通知,提出广开就业渠道、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在线就业市场、提高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精准服务关爱特殊群体等要求。

“在严峻的国内外疫情形势面前,我们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树立责任感,政策要用好、用实、用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表示,该校要通过加大投入、鼓励校友企业帮扶、鼓励科研机构设立助研岗位、对接做好开封市“千人留汴计划”、鼓励志愿者活动、做好考研毕业生调剂等渠道,群策群力做好工作。

在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同时,一些校长也亲自为同学们“代言”,向用人单位推介本校学生,鼓励同学们勇往直前。

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李勇介绍,2020年,该校将有7700余名学生毕业,涵盖会计学、档案学、工业工程、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飞行器动力工程、空中乘务等70多个专业。“我们通过坚持立足航空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先后为地方经济社会和航空产业培养了15万余名优秀人才,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成为航空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真诚期望广大用人单位广纳博揽,招聘更多郑州航院毕业生。”李勇说。同时,他建议同学们坚定信念,进一步端正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和适应当前形势下的就业新模式,借助线上招聘、“云就业”平台,充分展示自我、推介自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到基层、到祖国建设需要的广阔天地中。

谈及今年该校的毕业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孔凡士如数家珍:“今年,我校有6130余名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他们当中,有2017年大一一入校就和洛阳地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的,有已拿到中铁郑州局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国企、三甲医院录用通知的,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

孔凡士表示,疫情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毕业生就业都遇到挑战。对于毕业生来说,人生的舞台很大,唯有奋斗才能成就精彩的自己。正如用人单位反映该校毕业生“爱岗敬业的多,频繁跳槽的少;吃苦耐劳的多,拈轻怕重的少;提拔重用的多,原地不动的少”,共和国“最美奋斗者”、一线铁路工人李向前,身披白衣战甲勇抗疫情的“逆行者”、河南最美护士邵青青等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做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者,共克时艰,成就未来。

“在此,我向社会各界发出诚挚邀请,竭诚欢迎你们来校招才引智,选聘郑州铁院优秀毕业生!”孔凡士说。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