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林朝阳:黏合古典与流行 让年轻人也喜欢
来源:北京晚报 | 2019-11-08 08:55:20

如今的乐坛,林朝阳的名字代表着高产和优质,《人间正道是沧桑》《失恋三十三天》《蜗居》《如懿传》等40余部影视作品的配乐都是他的手笔。其实,深谙流行音乐创作的林朝阳有着极其深厚的古典背景,这也是他的影视配乐始终独具古典韵味的重要原因。从明日起,林朝阳带着签约环球中国后推出的小提琴演奏专辑《潮汐》,在济南、北京、深圳、上海四座城市开启巡演。

古典音乐不允许有瑕疵

林朝阳是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从教23年的教授。少年时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8年赢得全国弦乐四重奏选拔赛第一名和英国朴茨茅斯-伦敦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第四名,随后被公派至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

自2005年前后起,影视音乐创作在林朝阳的工作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平时繁忙的教学,十几年来,林朝阳很少主动登台演奏。他有过许多困惑,比如“学古典音乐的人,从小最大的暗伤就是不允许带有任何瑕疵。”对个性强烈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隐痛。留学莫斯科期间,林朝阳甚至有三年时间没有拉琴,他转向了另一个极端——绘画。“画画可以随便带有瑕疵,如果你的瑕疵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凡·高。”林朝阳说,“我用了很多精力在思考怎样拉琴,它需要多方面的才能和高水准,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么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与多年前相比,林朝阳认为,现在他的演奏更多了一种“均衡感”,这与影视音乐带来的影响十分有关。“影视作品配乐就是要阅读剧情里面的情感,把需求表达出来。”这一段需要喜悦,这一段需要烘托出悲伤的氛围,“划定的范围越来越细致,把感情量化,最后作品就出来了。”

让年轻人亲近古典音乐

像许多音乐家一样,林朝阳想“让更多不是特别亲近古典音乐的人走进这个世界”。他这次出版的《潮汐》不像大部分古典专辑那样,直接把演奏家的个人肖像用在封面上,它的封面文艺清新,很能拉近和听众的距离,选曲也没有走晦涩艰深的路子,而是兼顾经典和好听,从中不难感受到林朝阳普及古典音乐的责任感。

《潮汐》中收录了12首作品,除了格里格《第三奏鸣曲》,剩下的基本都是时长三四分钟的音乐小品。这些作品虽短,演奏起来却不容易。“小品好听,最容易听懂,但也很危险,因为演奏过的人数不胜数,一些经典的版本更是先入为主,难以超越”。林朝阳以专辑中阿连斯基的《小夜曲》举例,二十多年前,他就在小提琴演奏大师米沙·埃尔曼录制的唱片中听到过这首作品,乐曲只有两分多钟,但埃尔曼的琴声道尽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百般滋味,所以二十多年来,他从没有碰过这首《小夜曲》。经过长久的沉淀,现在终于到了“差不多能演绎它的时候”。

林朝阳发现,古典音乐的普及和传递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对于才接触这个音乐类别不久的听众来说,不同的版本听起来几乎没有差别。哪怕演奏家们的诠释再大相径庭,在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耳朵里,巴赫终归还是巴赫。与流行音乐相比,古典音乐个性化的语言远没有那么突出,于是许多人渐渐失去了兴趣。“我们要跟年轻一代沟通。”从教多年,林朝阳非常清楚和孩子们打交道绝对不能来硬的,“年轻人往往比较叛逆,你越要他喜欢,他就偏不。”推广古典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林朝阳的经验来看,在推广古典音乐的过程中,观众对演奏家的感受有时甚至是第一位的,他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只有当我们是家人或者朋友时,我试着给你夹菜,你才会想要试试看,所以一定要是‘我’,而不是这些作品去和大家交流。”新专辑的巡演即将开启,在演出现场,林朝阳希望能把自己的真诚传递给观众,“当一个音乐家站在台上,观众一定是能感受到你的态度的。”在此基础上,音乐家的选曲也应当格外留心,“就像交朋友送礼物一样,我们肯定要尽量把好的东西送给对方。”

(记者 高倩文并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