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复建陈州官窑 再现黑陶礼器 以工匠精神传承非遗文化
来源:映象网 | 2019-02-18 08:15:12

张辉工作照

【人物名片】

张辉,男,1972年出生于淮阳县,自小跟随长辈学习陶艺,曾进修于郑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他多年来挖掘和整理古陈国(淮阳)黑陶烧制技艺,成功复建陈州官窑,并出任艺术总监。现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郑州大学艺术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周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级专家、河南省百佳文化能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为宣传民间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出彩故事】

复建陈州官窑 再现黑陶礼器

《诗经·陈风》中有名句曰:“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句中的宛丘就是张辉的家乡,古时候叫陈州,现在叫淮阳。

黑陶“上袭仰韶、下启殷商、左挽彩陶、右携青铜”,在周朝时期是贵族的上层的奢侈品,也是权力、身价和地位的象征物。但黑陶制作沿袭到张辉小时候,虽然在淮阳农村非常普遍,他的爷爷也经常烧制,却已然演变为一些简单杯碗瓢盆和瓦片,早就失却了它的尊贵身份。家族往上追溯,制作陶艺有十代以上,从小耳濡目染,让张辉对黑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看着家乡陶艺市场的萎缩,从事陶艺的人越来越少,这一陪伴他成长、让他有着浓厚兴趣的器物在他内心的分量却越来越重,也让他下定决心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与追求。“我觉得这个东西如果再不做的话就丢了。”张辉道。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张辉开始思考自己的制陶之路,他把目光投向了黑陶。曾经生产黑陶的陈国官窑旧址,就在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遗址,这里曾经发现了陶窑旧址,出土了珍贵的黑陶文物。遗憾的是,汉代以后,黑陶烧制技艺逐渐失传。近些年,当地也有民间作坊“捣鼓”黑陶,但作品均为仿古版本,太过粗糙。在张辉的心里,陈州官窑的黑陶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承载了人祖伏羲圣地的温润和慈悲,是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曾经在陈国官窑燃烧的熊熊窑火点燃张辉的壮志,他决定复原古陈国官窑黑陶烧制技艺。

经过十多年潜心挖掘和整理,2010年,张辉等人成功复建陈州官窑,他出任陈州官窑艺术总监,2012年张辉将淮阳陈州官窑黑陶烧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发祥的重地,张辉特别注重重大活动的礼器创作,他成功为淮阳伏羲祭祀大典、新郑黄帝拜祖大典特制黑陶礼器。作品《少林香薰》为“少林文化丝路行”活动馈赠亚、欧、非三大洲60余国家政要的指定礼品。

七十多道工序 道道都要精细

通常我们都将“陶瓷”作为一个词语来说,但其实陶与瓷是两个概念,其材质与工艺,差别非常大。瓷的原料是高岭土,陶的原料是黄粘土的胶泥。而且烧成的温度也不一样,瓷一般烧到1300摄氏度左右,但陶不能超过1000摄氏度,否则容易变形、崩裂。“瓷还会上釉,釉把瓷器的胚体包裹起来,强度更增加了。而陶烧制出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所以就物理性质而言,陶会更脆一些。”张辉表示。

一件黑陶成品从采料开始到最后完成,大约需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包括采料、拉胚、修胚、压光、雕刻、压光、晾干、烧制、印刻、彩绘等,每一道工序均有着严格的比例配制和精密的操作规范。譬如人们所看到的黑曜石一样的光亮效果,不是后期打磨抛光的,而是通过两次胚体压光而形成的。张辉说:“在雕刻前后分别用一根有机玻璃的小棒,不能太窄,也不能太宽,一点一点手工去磨,以改变胚体表面的密度,让整个陶器烧制后呈现出光泽。”

因此,每推出一件黑陶精品,往往需要一年。“首先你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而后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步地做一些小的变动和修改,反复实验,最后才能让自己满意”,张辉告诉记者。

即便是成功了,张辉也不会进行批量生产。他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天的人们可以采用真空炼泥等手段辅助制作,既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又把泥巴炼得纯度更高,不含气泡杂质,就材料而言是比过去更好了的,只是现在的人大多比较浮躁,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做事情的少一点,所以精品才不多见。像他自己,始终坚持每件作品都必须是手工制作。“如果机器批量生产,成本是降下来了,但也把传统的东西丢了。”

【追梦2019】

“2019年,有什么愿望?”记者问道。

“办一所工艺美术学校,培养更多的年青人学习非遗技艺,把淮阳的非遗项目更好的传承下去。。”

虽然得过很多奖项,但这位憨厚的中原汉子依然很谦逊,在他看来,北方的工艺更粗犷大气一些,南方更注重精雕细琢。“作为一名艺人,我越是深入到里面越觉得自己的技艺还不行,还大有进步的空间。”张辉说道。(记者 金江涛通讯员李如青)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