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刀,几色面团,一双巧手,揉搓压拍,一位笑容可掬、栩栩如生的老寿星就诞生了。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东安上村面塑传承人陈正达用自己的双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面塑作品。
今年50岁的陈正达出生在面塑世家,是陈氏面人第四代传承人,五六岁时就跟着父辈学习捏面人,从事面塑艺术已有40多年。“那个年代家里穷,别说捏面人了,就连吃的面都很少,开始父亲都让我玩泥,捏泥人,后来学得差不多了才让我捏面人。”陈师傅回忆说。后来,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面塑技艺,曾只身一人到河北张家口学习工艺美术。
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陈正达在十里八村也获得了“面人陈”的名号。每逢农村集会,他都会带上自己的成品摆摊,但生意并没想象的那么好,走街串巷并不能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那时候,他天天捏面塑,也不挣几个钱,还不如回家种地呢。”陈师傅的爱人说。后来陈师傅就回家开始种地、搞养殖。
“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是面塑艺人的真实写照,而执着的陈正达却不想这样,他一边种地,一边琢磨制作面塑。他结合孝道之乡,捏制形形色色的老寿星面塑。濮阳是龙的故乡,龙又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他又设计捏制了多种面塑巨龙。除了这些,陈正达还根据当地民俗,创作出踩高跷、戏曲脸谱、武术等多种民俗作品。经过潜心研究和不断推新,他有了一套独特的面塑手艺,作品入木三分,让人拍案叫绝。
随着国家对传统民俗越来越重视,陈氏面塑迎来了春天,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正达做的几个面人被亲戚带到了北京,并存放在了一家大型超市里,没想到竟高价卖了出去,对方还不停询问“还有没有货”,这让陈正达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就开始转变销售方式,让更多的作品走出去。
“现在我不用出门,坐家捏都捏不完,订单多得都排着队,有喜欢马的,有做寿用的,都是私人订制。”陈师傅高兴的说。现在他制作一套老寿星面塑能卖到六七千元,大概10天左右就能完成,如果顾客需要订制更复杂的作品,价格会更高一些,他每月的收入都在一万元左右。
如今,他在村里开办了民俗展览馆,在加强对外宣传的同时,还把村里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加工制作虎头鞋、老虎枕等民俗工艺品,形成一种产业链,让群众坐在家里就能挣钱。
下一步,陈师傅准备搞一个面塑、泥塑体验基地,让来参观的游客亲手捏制,让他们去享受、热爱面塑技艺,让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新华网发(刘肖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