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的中原区赵仙垌改造项目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在郑州市有个小区,破旧的老房子,住着100多户人家,说是“棚户区”户数又不够,无法列入改造计划,用的还是工业用电。这些住户的日常用电到底该怎么办?郑州市政府“特困企业民生工程”出招,帮助住户进行水电改造,保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安全用电。
对比 以前每月都要留人交电费,现在手机都交了
秦岭路西站路口往东一二百米,看见一条小路再往里拐,4排小平房展现在眼前,粉刷成黄色的小平房格外显眼。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这些位于高压塔下的小平房,窄窄的门前小道挂满了衣服、电线和充满生机的蒜苗、香菜,还有老太太养的鸡和狗。在这里,仿佛是被时光遗忘,却又充满着生活的气息。
步入小道,从竹帘内传来唰唰的声音,敲开门一问,头上裹着毛巾的住户王女士正蹲在地上刷鞋。来自项城的王女士一家4口就住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平房内,两张双人床,一间储藏室,窄窄的一条围墙一隔就是厨房,每月二三百元的房租,对于王女士来说还是挺满意的。
王女士说,屋子很小又没窗户,一到夏天很闷很潮,就靠空调过。这里不通天然气又放不下液化气罐,一日三餐就靠电磁炉做饭。好在现在用电很方便也便宜,还不停电。早在两三年前的夏天,这里的住户一用电就跳闸,现在好多了,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在家专门等人上门收费了,自己拿着手机就交了,“以前有时一等就是一天,真是麻烦”。
追忆 每月补贴电费,破产企业真是“肉疼”
走进几户住户家中,房子看起来都是一层接一层,跟正常的平房格局有很大的不同,为啥会这样?
来自该小区金迪物业的吕河峡道出了原委。
吕河峡介绍,他们原来的厂子叫郑州市金迪印染有限责任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厂子的效益很好,工人多,为了解决单身汉们的住宿问题,1985年就用生产用地建设了临时单身宿舍。单身汉们结婚了,就自己加盖了厨房,孩子出生后不够住,就让孩子住厨房,又在外围加盖了一圈当厨房。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是这样加盖的。所以,看着这里的房子都是一圈接一圈。这里总共住了117户,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1997年,厂子破产后,职工们却坚持住了下来,后勤也由原来的金迪物业公司负责。由于是工业供电,一块钱一度,职工们又生活困难,一直都是物业在补贴。但是对于特困企业来说,这份补贴实在是贴不起了,“每月都补贴,真是肉疼啊”。
要改造,费用也是不菲,要建变电站,还要每家每户地改造,没有几十万是改造不完的。但是这里的住户都是贫困家庭,很难拿出这部分费用。由于户数不足200户,又不符合棚户区改造的条件,所以,工业性质的用电和用水一直延续。
吕河峡就怕下雨天,一到下雨天,不少住户打电话说家里停电,更怕漏电。
2015年一个好消息传来,按照市里的部署,这里纳入了“特困企业民生工程项目”,水电改造都由政府负担,真是解决了破产企业头疼的问题。
改造后 居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电
1.2万平方米,改造难不难?
郑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部的客服人员宋焕芳不住感叹:“真是太难了,光验收我就跑了好多趟,就这么大面积,正常情况下一上午就验收完了。”
为啥这么难?
祥和电力安装公司负责此项具体改造的戴晕慧说:“私搭乱建,走线真是太难了。”户表改造的重头戏就是外部电缆的架设,要进行电缆的套管和穿管,但是房子不规范,需要到处拐,给穿管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容易留下安全隐患。“如果穿管不注意磨损或折弯,都容易留下安全隐患”。
1985年的老房子也是异常的脆弱,墙体结构不敢使劲打孔,怕一使劲墙承受不了力造成坍塌。表箱都没地方挂,一些就挂在水泥修葺的厕所外墙上,“好歹比平房的墙结实”。房顶绝大多数还是石棉瓦,改造的工人一到房顶就是步步惊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漏”到房子内。
2015年6月开始审批,现场勘验、做设计,现场施工,在2016年8月份,改造终于完成,117户居民用上了安全放心电。
据了解,与此类似,郑州供电公司近年来进行棚户区电力设施改造工作,改造棚户区26个,已经送电10个,惠及居民4.5万余户。(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代锦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