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扶贫之重
来源: | 2017-06-13 18:01:50

2013年以前,好逸恶劳,“我穷我有理”“我穷我怕谁”一度成为湖北鹤峰农村的流行时尚。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鹤峰向以“等靠要”为主要特征的“素质贫困”宣战,挖掉精神贫困之根。仅用4年,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风气为之一变,农村“群星”涌现,由“精神洼地”成长为“精神高地”,推动扶贫进入快车道。(新华网6月13日)精神对生活的影响不可忽视,很多贫困地区文化生活单一,日常的娱乐就是打牌喝酒,亲友间情意淡薄,留守老人和儿童生活状况堪忧,赌博、封建迷信等活动猖獗,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等靠要”思想泛滥,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精神扶贫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杜绝出现投机分子钻国家政策空子的现象,营造有利于脱贫致富的大环境。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德”,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加快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充实、丰富和活跃其业余生活的同时,寓教于乐,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着力刹住迷信风、浪费风、赌博风,促使形成文明健康、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教育”,要加大教育扶贫。增加对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免费让他们接受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学费减免力度和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防止出现因贫失学、因贫更贫。如何真正实现全面脱贫,让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的行动还在路上。立足长远挖掉“穷根”,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使贫穷得以根治,让贫穷无滋生土壤,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