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时代,看贵州人民如何抓住“红利”
来源: | 2017-06-12 10:48:15

众所周知,旅游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最好的名片,也是地方经济发展GDP的大户贡献者,更是当地人民致富的“好帮手”,提起贵州,您首先想到了什么?笔者首先想到了,“天然的大公园”这一美称,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但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因为交通的闭塞,让人“望路兴叹”。可进入性差,无限好风光就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自从2015年以来,随着贵州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极大缩短了贵州与中东部地区时空距离,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红利”。一年来,贵州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总收入增长43%,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

多年来,贵州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发达,在经济建设上比较落后,一直是我国经济最穷的省份之一,在贵广高铁修建前,广东、广西两省游客来贵州旅游主要以贵阳市、安顺黄果树、荔波小七孔为目的地,即便是到了黔东南州从江县,也因山路难行很少去到其深山中居住的“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贵广高铁沿线途经过数个贵州著名的旅游景点,高铁的开通必将带来大量的游客,促使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对于将旅游业作为重要经济产业的贵州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遇。

时空的距离,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阻隔了广西、广东、贵州三省旅游交流的步伐。2014年12月26日,随着贵广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一扇新的大门被打开。在江县谷坪乡银滩村,一个有着600余户人口,至今保持着原始模样的深山侗寨。村民潘胜华一脸自豪的说道:“我的店里还接待过很多老外,高铁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生意机会。”从江县北上贵阳、南下广州,乘坐高铁后路程缩短至1.5小时、3小时46分。自从开起小卖部,潘胜华一家人吃穿用度不成问题。随着游客增多,村民们看到商机,像潘家这样的小卖部逐渐多了起来。不仅仅是小卖部,农家乐也逐渐在当地火了起来。

同样,水产养殖也让当地村民的收入逐渐富了起来,村民潘胜龙在广东打工时看到广东人养鱼,更多放在池塘内养,想到家乡生态好,淡水水质好,养出的鱼肉质肯定会更鲜美,势必受到游客青睐,于是,他选好址后开始养殖。2014年6月,潘胜龙正式成为一名养殖户。贵广高铁尚未开通前,村民主要前往重庆选购鱼苗、饲料,“一趟来回折腾两天”。高铁开通后,大家搭乘高铁到桂林只需1个小时,看好后当天就可赶个来回。2016年,潘胜龙挣到7万多元。他说,交通格局改变,彻底颠覆了村寨的生产生活。

依托高铁新干线,贵阳与上海、北京、杭州等多地城市之间可朝发夕至。2016年12月,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更为凸显。这条2252公里的交通大动脉,将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与长江下游的江南水乡紧紧联系在一起。依托高铁新干线,“红利”惠及沿线各地,贵州百姓的生活被真真切切地改变着。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