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盛大开幕。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北京冬奥会火炬,点燃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塔。
与往届奥运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有所不同,为了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北京冬奥会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
也因此,本届冬奥会火炬采用的是耐高温复合材料。而其背后,有一家河南本土企业的技术支持。
为何本次奥运会的火炬需要耐高温复合材料?
北京冬奥会的火炬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火炬外壳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部件,就是由河南本土企业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锐熠辉”)配套提供的。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与往届奥运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有所不同,为了突出绿色环保的主题,此次北京冬奥会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体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
“氢气的燃烧温度较高,需要火炬受热部分长时间承受超过800℃高温,并保持火炬外皮不脱落、不掉色。”泛锐熠辉该项目负责人吴恒博士告诉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常规的合金材料难以实现这样的特性。
吴恒介绍,他们采用了自研的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碳陶”),突破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而且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9月23日,样件一次性通过了试验验收。”吴恒介绍,而后他们又进入紧张的生产环节,在短短的两个月交货周期内顺利完成了任务。
为了确保火炬的可靠性,相关机构对样件进行了跑步试验、防风试验、水下试验等一系列试验。
这种高科技材料是怎样做成的?还可以应用在哪里?
不仅耐高温,碳陶材料还具备轻量化的特点。
“我们为火炬配套的耐高温材料部件仅重约200克。”因为火炬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整体重量比此前东京奥运会的火炬重量减轻了一半。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其实碳陶的制作过程与烧制瓷器还颇有相似之处。
“我们需要先把碳纤维骨架在陶瓷浆料中浸渍,然后进行烧制。”吴恒介绍,为了防止材料产生空隙,这个过程要不断重复。
其实,这种碳陶产品主要应用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固体火箭发动机导流管以及整体燃烧室、弹翼、进气道、襟翼、冲刷板等领域。
“一个小小的火炬,包含很多先进的技术,也可以说是我国尖端航天科技技术结晶。”吴恒说,例如火炬内的高压氢燃料储存罐就是未来要应用到氢燃料清洁能源火箭上的技术雏形。(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郭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