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文水县原武装部部长薛广楼因涉嫌贪污及受贿罪被临县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3年2个月,消息传出,在文水县引起了轩然大波。了解情况的人认为薛广楼很冤。同案四人中于某是文水县城市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原文水县人大副主任,曾任文水县城建局局长(城市规划建设期间任文水县城建局长)被判2年6个月,郭某是文水县城市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文水县委副书记被判2年,李某文水县城市建设指挥部政委,时任文水县人大副主任(因心脏有支架没有“双规”)判1年6个月,因心脏有支架也未实行实刑。
薛广楼一个没有实权的人,怎么会在同案人中成了主犯?
2017年5月18日,联系到了薛广楼的亲属,他二哥薛广成向本网提供了一审的判决书,并向本网陈述了一些案发前后的真实情况。
临县法院(2015)临刑初字第242号判决书中认定薛广楼犯贪污罪和受贿罪,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法院认为薛广楼等四人为了达到在西街村占地修房的目的,将属于文水县武装部使用的拆迁剩余的旧武器库南北两块地据为己有,然后与西街村两委干部达成置换西街村土地的合意,在西街村以给付两亩地为限的条件下,进行了土地置换。
对于法院认定“土地置换”引发的贪污罪,薛广楼在法庭上辩护称:对控方指控的贪污犯罪我不承认,我没有基础没有条件进行犯罪,我的行为构不成犯罪,并称自己在侦查机关的供述是在精神压力下被启发诱供,我没有要求换地。
当本网问薛广成,既然是土地置换,那么是不是有关于土地置换的协议?薛广成肯定的回答,没有!如果有土地置换协议的话,控方应该在法庭上质证,问题是根本不存在土地置换的问题。本网又问薛广成,文水县武装部和西街村的土地置换一事,涉及到上述两个单位,这两个单位有没有会议记录记载土地置换的事情。薛广成还是肯定的回答:没有任何会议内容记录置换的问题。
另外,此前被指为“同案”的四个人,只有薛广楼和原武装部长李某在旧武装部门口碰上随便说过一声,”老领导你和西街村干部熟悉,我和西街领导不熟,能否帮助说说在西街买块地皮”,并没有召集过“同案”其他人和西街村主任开过会,所谓的“同案”是强拉硬扯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同案”问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把事情搞大,才精心设计,把买宅基地的薛广楼等人列为“同案”犯。地是同一块地,买宅基地每人同样都交了15万,最后让没有实权的统战部副部长,原文水县武装部部长薛广楼背黑锅,成为了主犯。
薛广楼家人提供的买宅基地收据
薛广成拿出一份盖有西街村财务章的的宅基地款收据对本网说:置换一事根本说不通,我们是花15万买的宅基地。
关于法院认定薛广楼受贿一事,薛广成说:判决书中说文水县堡子村书记兼主任闫某为承揽武装部的工程,先后分四次向薛广楼行贿16万元。真相是,堡子村书记兼主任闫某为了评选先进党支部送给原县委书记郭某10万元,因为该书记当时住在武装部的大院里,郭某就把这笔钱交给了薛广楼,让薛广楼退还给闫某。接到这笔钱,薛广楼就联系了闫某让他把钱拿回去,可是闫某说自己在外出差,钱就暂时放薛广楼那里,以后有时间就来取,可是闫某一直没有来取。从主观上或客观上说,这笔钱不是闫某送给薛广楼的,说受贿实在太牵强。
另外6万元,其中3万是闫某借给薛广楼的,另外3万是逢年过节给的礼金,大家过节都是互相走动。另外判决书提到西城乡武装部副部长张某送两万请客,活动职务一事,张某把钱仍下就跑了,由于薛广楼办不了,就让张某拿回去1万(后来张某当时繁忙忘记了)另外1万等有了就给他。
上面就是薛广楼“受贿”和“贪污”的基本情况。
针对薛广楼的情况,本网请教了有关法律人士,他们谈了以下看法:关于“土地置换”引出的贪污罪问题。土地置换不是一个小事情,随口一说就置换了,有点过于儿戏,现在是法制社会,稍有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部队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进行置换,是不能置换的,退一步即使置换必须要签订合同或协议,而且涉及到部队的土地还必须经过有权利批准的上级机关的审批方可。这么重大的问题,一没有合同和协议,二没有会议记录,法院就认定土地置换成立,应该属于“事实不清和证据不足。”
判决书中还有一个情节值得注意,法院曾去西街村调阅过会议记录赵某称“因保管不慎,原件找不到了。”然后几个证言,再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就成了法庭认定薛广楼等人犯“贪污罪”的证据,严格一点说,这种严重瑕疵的证据应该是无效的。即使真有这样的会议记录,也属于西街村单方的孤证,如果按照这个意思,他们几个人可以随意如法炮制,来证明一下,用这种“土地置换”方式武装部和县政府大院都“置换”过来。很简单,不管你们有没有协议或合同,只要我们几个人口头同意就成了,而后来薛广楼家人缴纳了15万元的宅基地款更能证明,土地的所谓“土地置换”根本就是子虚乌有,既然“土地置换”了,为什么还要付钱?在众多疑点没有搞清楚以前法院就草率匆忙的下达判决,这种做法很轻率!
从法律上说,薛广楼的案件判决存在严重问题,但不能说他没有问题,但属于行政和纪律对他的监管和处理的问题,不应该强行的张冠李戴。
二审法院如何判决,我们将根据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