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9普通高招录取结束 共录取本专科新生85.10万人
来源:映象网 | 2019-08-12 08:08:11

8月11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在登封市高招录取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高招录取工作情况:2019年录取本专科新生85.10万人,录取率保持平稳,农村考生上重点大学人数持续增加。

录取新生85.10万人,本专科录取率保持平稳

据悉,今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于7月8日全面展开,于8月11日顺利结束。

今年全省高考各类考生报名人数108.3万人。其中,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 81.5万人,专升本考试14万人,对口招生考生12.80万人。

在集中录取期间,共接收省内外2360 个招生单位(高校)在全省招生,经过7个录取批次、7次征集志愿,共计录取本专科新生 85.10万人。其中,普通本科录取35.23万人,高职高专共计录取23.50万人。高职院校单考单招提前录取 18.37万人。对口招生录取2.80万人,专升本招生录取 5.20万人。

在今年我省考生增加较多、全国招生计划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我省高招录取取得了本专科录取率保持平稳、本科录取率保持平稳、农村考生上重点大学人数持续增加等良好结果。

据了解,集中录取工作结束后,河南省招办决定增加一次省内专科缺额计划的征集志愿工作,凡文理140分以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于8月14日至16日上网补报志愿。

争取优质资源扩招更丰硕,农村考生升学之路更宽广

今年,在国家招生计划增量有限的情况下,教育部下达河南省普通本科生源计划数34.94万人,同比增加1.56万人。

录取过程中,河南省又争取面向全国的招生计划和省外高校的本科层次扩招计划9200多人。“211”以上院校较国家原下达计划扩招了1397人,“985”院校扩招了837人。清华大学已录取193人、北京大学已录取200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双学籍军队飞行员入围30人,预计今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全省录取人数将维持历史高位,属北京之外的最多省份。全省招收军队和民航飞行员764人,稳居全国第一。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在高考报名、填报志愿、录取投档、录取审核等环节,严把考生资格关,确保农村专项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等招收农村贫困地区考生的录取更加精准。国家专项计划录取6819人,地方专项计划录取1758人,高校专项计划录取1885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共录取 80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共录取 6250人,其中本科 1100人、专科 2150人。生源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录取结果良好。

录取期间,各级服务大厅接受考生咨询达 13 万人次。加强信访接待工作,增加人力、物力、精力投入,进一步畅通渠道,对考生和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积极沟通、快速处理。今年录取现场共接听咨询电话1700 人次,接待来访 20 人次,来访反映的情况均妥善处置。更加关爱残疾考生,不让一名残疾考生仅因身体原因而止步在大学门前。

各级联动实现平安高考,录取操作管理严格

对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部门严格监督,宣传、公安、工信、保密等部门齐抓共管;教育招生部门精心组织,在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和程序进行,确保了高考录取工作安全与公平。

在录取过程中,实行痕迹化管理工作机制,运用科技手段记录责任传导和工作流程,全程留痕。强化信息安全,细化措施。严格落实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备案管理要求,对重要设备、信息系统和网站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安全监测,进一步完善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防瘫痪、防窃密的技术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切实做好考试数据备份,提高系统和数据恢复能力。加强考生志愿填报密码保管、发放和志愿确认等环节管理,严格信息使用和保管,筑牢信息安全防范的“铜墙铁壁”,严防保密信息泄露。

高招期间,各省市县和各高校招办不折不扣地执行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严格规范落实对自主选拔录取、保送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等特殊类型考生资格、录取要求、录取结果的“多级公示”制度,未经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录取。

进一步规范特殊类招生、三位一体、高职提前招生管理;一分一段公布批次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和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总访问量达780万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准确及时地通报高招录取进程及政策信息。

建立廉政风险排查机制,逐一梳理高校招生的廉政风险点。把基础信息修正、招生计划调整、特殊类型招生等,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重点,扎牢篱笆,加固堤防。组织中学校长现场参观座谈,邀请学生及家长代表参加“录取开放日”活动。

今年全省高考舆情形势仍然非常复杂,河南省招办加强招考舆情监测,充分发挥广大信息员队伍作用,密切关注并搜索网上舆情和有害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报告,赢得应急处置的主动权。录取现场信访接待渠道畅通,及时受理、研判、解决可能引发舆情的信访问题,妥善化解了可能引发舆情事件的隐患和风险。(记者 陈伟然 文/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