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拆文解“孝” 张悦然古城讲边塞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18-07-11 10:06:06

7月8日晚21:10,浙江卫视《同一堂课》将迎来两位新代课老师——张国立老师和张悦然老师。他们分别走进曲阜市实验小学与黑泉市黑泉小学,涵容自身的经历与个人优势,为学生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本期节目中,张国立变身“老顽童”,与学生嬉笑玩耍谈孔子讲《诗经》;张悦然带学生走到户外戈壁分享创作启蒙、讲解宋词与边塞诗。在三天的相处中不乏亮点,师生间究竟发生哪些趣事呢?

“老顽童”张国立真情拆文解“孝”字

《同一堂课》本周迎来“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扮演者---知名演员张国立,他初登讲台就学习孔子游学把学生们带到尼山孔庙,随后,他又巧妙运用“山东话”版《诗经》提高学生兴趣,通过投壶游戏教导学生“六艺”,最后回归课堂给学生解释“孝”字。随着“礼”、“孝”、“乐”、“仁”四个小篆拓片被悬挂在黑板上,学生专著而认真地听张老师诠释“孝”字。人人都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在同学悠扬的葫芦丝的伴奏下,张老师就依据字体图画讲解起来。“孝的上半部分像一个老人拄着拐棍,下面是一个子。老人呵护着孩子一辈子,孩子成人后要支撑着老人”,听张老师的拆字讲解的学生们频频点头,十分认同张老师的说法。“孔子说,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意思就是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意见表达要委婉”。随后,张老师分享亲身经历,“我家小孩也是这样,叫他不要看平板电脑去学习,他把东西一摔就走,态度非常差,然后我叫他回来,他就不给我好脸色”。话刚说完,一位女学生就摇头了,张老师就向她提问原因,女学生表示“有的时候会跟妈妈耍一点小脾气”。张老师就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再有这类情况的时候,你们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父母被这样对待肯定会伤心难受,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可能冲突和不开心就消失了,心中要对父母怀有敬意,才是孝顺,对吗”。听完张老师这番肺腑之言,孩子们若有所思地点着头。

张悦然带学生亲临古城感受“荒凉”

不同于张国立课堂内的循循善诱,张悦然带着黑泉小学的孩子们跨越黄沙戈壁来到渐显萧瑟的古城。《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考虑到多数学生难以体会战争过后的荒凉感,张悦然决定将词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与现实中的古城相结合,让学生在历史风物中意会词中的悲痛。张悦然带学生们走在黄土堆砌的城墙上,告诉他们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骆驼城。“这里本来是繁华之城,但到唐朝的时候,吐蕃族和其他民族入侵这里,这里就变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慢慢荒凉了,但它看起来依旧存在,依旧有震撼心灵的美,对吗?”,张悦然刚说完,学生们就纷纷点头回答“对,很美”。接着,竹笛老师伫立在城头为师生们吹奏起边疆的古曲,笛声缥缈悠长,孩子们伴随着笛声读完全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悦然在采访中表示,“学生们会想这座荒凉城市的繁华过往,而李煜词中的时过境迁、亡国之恨,结合眼前的景色,我觉得学生已经把词中的感情领悟在心中了”;太阳西沉,黄沙漫天,亦如“长河落日圆”的景致,张悦然师生一行人伫立在城墙上,久久没有言语。在户外课堂的最后,张悦然给孩子留下了“描述失去之物”的作业,这些有所感的孩子会画出什么呢?

三天的语文课堂里,张国立让学生们通过拓印讲解孔子,理解《诗经》。张悦然则在户外古城给学生直观感受,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感意境,读懂《虞美人》。《同一堂课》始终贯彻“同文同宗、同根同脉”的主题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用生动的方式探索汉字之美、国学之美,时刻肩负起文化责任心,以其独有的节目形态给社会注入一股新流,让更多人关注到教育问题。

张国立还利用拓印讲解了哪些孔子的思想?学生们会又如何完成“失去之物”的作业?张国立、张悦然与学生还有哪些精彩互动,还需观众在浙江卫视《同一堂课》中找寻答案。7月8日晚21:10,与您不见不散!

原标题:《同一堂课》张国立拆文解“孝”张悦然古城讲边塞诗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