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悦(右)和潘采夫在对谈现场
“中国留学生群体在海外面临的挑战有哪些?在英国高校获取高分的‘秘诀’是什么……”日前,英国肯特大学副教授张悦悦携新书《小世界:在欧洲做学术的注脚》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举行读者见面会,与媒体人潘采夫一道,畅聊留学生活与海外学术。
张悦悦认为,故乡与他乡之分,因身份认同而来,不可避免,但我们不必局限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中,他乡、故乡之间不必非此即彼地二者择其一,生活方式也不必然地与国籍或出身地相捆绑。海外生活经历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并给予我们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留学时如何择校
针对大家关注的“准备留学时,如何择校?”这个问题,张悦悦答道:“不必太看重大学排名。作为学生,择校时应该关注的是学生满意度,有些学校可能排名不靠前,但能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多,所能从中受益的也多。比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虽然排名靠前、知名度高,但每年学生满意度的排名却不靠前,因为学生几乎很少能见到教授,很多课都由博士生来上。反而一些年轻的大学,教授很注重和学生在一起探讨。如果想做科研,要看该校该专业的研究实力和业内口碑,在择校的天平上,‘知名度’并非最重要。”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英国硕士的1年制时,张悦悦回应说,准备留学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选择学制时,若只为拿一个学位,1年制就可以。但若想继续深造,走学术之路,那么就要谨慎考虑,因为1年制下学到的东西相对较少。
中外教育异同
谈到中外教育体系的异同时,张悦悦直言英美也注重考试,而且其重视程度并不亚于中国。但中外高校授课方式并不相同,国外大学授课以自学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相比之下中国更重讲授。张悦悦回忆本科在国内就读,1学期要修11门课,课程任务繁重。后来,她留学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虽然1学期只有4门课,但每门课都需要阅读大量书籍文献,非常考验学生的自律性。“在这两种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中英学生答题风格迥异,中国学生按点作答、条理清晰;英国学生答题结构相对散漫,会针对一个点展开阐述。”张悦悦说。
潘采夫则提出英国大学入学低门坎,但毕业难。他同时提到在基础教育上,中国在某些方面较英国更有优势,表现最突出的科目是数学。潘采夫的女儿曾在苏格兰上小学,那里的学制是7年。他的女儿在当地读书,5年级时的数学测试成绩就已达到了7年级的水平。后来回到国内上中学的女儿感到在北京上学比在苏格兰幸福,因为国内紧张的学习氛围能让她收获竞争和超越的满足感,这是重鼓励轻批评,学习氛围轻松的英国所不能带来的。在潘采夫看来,中英教育方式互有优势,应互相参考。(梅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