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任何网贷机构禁向大学生发放贷款
来源:新京报 | 2017-09-07 09:29:56

8月28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新生报名处,围满了前来报名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凭相关证明就可办理入学手续。教育部昨日表示,近五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近7000亿元。图/陈仕川

教育部回应“校园贷”问题,根据规范管理文件,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

昨日上午,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对大学生校园贷款问题进行回应: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近五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4.25亿人次

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立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介绍,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总额近7000亿元。

田祖荫表示,2012年至2016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学生(幼儿)4.25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8413.84万人次,增加至2016年的9126.14万人次,增长了8.47%。

统计显示,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总额6981.52亿元。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126.08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688.76亿元,增长了49.97%。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财政投入达4780.61亿元,占资助总额的68.48%。其中,中央财政达2506.78亿元,占财政投入的52.44%;地方财政达2273.84亿元,占财政投入的47.56%。

网贷机构虚假宣传造成学生背负高利贷

近两年,部分大学生因为高消费陷入校园贷的泥潭,甚至有学生因此而自杀,对这一舆论焦点问题,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对校园贷问题进行回应。

他表示,“为什么学生借贷后会出现还贷难?因为未来要偿还的利息很高。为什么有这么高利息学生还要去借贷?是因为很多所谓的网络平台机构,在宣传方面做了虚假宣传,告诉学生这个贷款很方便、很便宜。学生金融知识不是很丰富,去借了贷款,最终成了高利贷,有的学生到了还不起的状态。”

赵建军表示,去年以来教育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是银监会、公安部、网信办、工商总局几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校园贷的问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教育部和银监会、人力资源部联合印发了规范校园贷管理的文件,其中明确取缔校园贷款这个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名词解释

校园贷

校园贷分三种情形,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三是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2013年名校贷上线运营后,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校园分期及贷款服务纷纷涌现。2014年以来,依托于电商平台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崛起,校园贷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由于市场参与主体鱼龙混杂、屡屡爆出问题。

■盘点

一年59家平台退出校园贷市场

对于频频爆出的“带血”校园贷事件,监管政策自2016年起持续加码。2017年,为了扼制部分平台变相违规放贷的情况,叫停成为关键词。

2016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对未经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要依法处置。8月,银监会也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要求对校园贷进行整治。

2016年10月,教育部再次发文《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日常排查,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同时将防范校园不良网贷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警示教育。

11月,中国银监会、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工商总局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网贷业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开展网贷机构的排查和处置工作,其中提出对未在法定期限内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和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将其分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等措施。

今年上半年,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现阶段,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逐步消化存量业务。

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23日,全国共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见习记者 王俊)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