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残疾不言放弃 修武19岁男孩趴着写字考入武大
来源:郑州晚报 | 2017-07-27 09:04:16

下个月魏祥将带着妈妈夏瑞云进京求学

去年,朱志强(前排右)收到武汉大学通知书时,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父亲的脊背托起了贾超凡的大学梦 王子瑞 图

黄蔚与听障孩子的家长们交流心得

“请魏祥放心,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7月22日,因一封网络公开信而引起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瞩目的甘肃残疾考生魏祥,收到了清华的通知书。这个盛夏,这名父亲早逝、一直靠母亲背着上学的19岁男孩,用648分叩开了魂牵梦萦的清华园大门。

他和清华的“陋舍”缘,带给我们很大的感动。

事实上,在河南,像魏祥一样的身残志坚的考生们并不少。周口听障考生黄蔚以639分被南京大学录取,滑县双腿瘫痪考生贾超凡以575分被郑州大学录取。那么,相比正常的考生来说,魏祥及“魏祥们”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或资料图片

谁是魏祥?

“我叫魏祥,家住甘肃定西,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6月26日起,一封《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公开信在网络上突然爆红,让身患重度残疾、父亲早逝、一直靠母亲背着上学的19岁男孩魏祥成了焦点。

2005年,魏祥的父亲身患不治之症去世。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12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魏祥高考成绩为648分,超出一本线188分,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能提供一间“陋舍”,让其能与母亲一同前往,方便他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清华大学招生办随后发出公开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请你相信,校内外有足够多的支持,清华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获得消息后非常关心魏祥的生活安排情况,并表示将为魏祥提供一切尽可能的资助,不让任何一位优秀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妥善解决魏祥母子入校后的后顾之忧。

7月22日,魏祥收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他和清华之间的“陋舍”缘令人感动。8月中旬,魏祥将带着母亲到北京求学。

事实上,清华园里的残疾学生,魏祥不是第一个。2012年,云南考生矣晓沅以全省理科第16名的成绩被录取至清华计算机系。他自幼双腿无法站立,也是云南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双下肢残疾学生。

朱志强 自幼患腰脊膜膨出 高考成绩:645分 录取学校:武汉大学

“勋章也有妈妈的一半儿”

老家焦作修武县周庄镇周庄村的19岁男孩朱志强,在2016年高考中以总分645分、高出一本分数线122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

如今,他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也是全院学习的楷模。

“志强这孩子的病是先天的,这么多年,真是苦了孩子。”朱志强的妈妈周春连说,儿子出生第三天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腰脊膜膨出,下半身没有知觉。

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跑过不少地方。爸爸朱全美拼命打工,还孩子做手术欠下的债。周春连也不敢放松,承包过20亩地,在家养过千只鸡,给企业编过筐,在建筑工地打过小工等。

如何给孩子一个未来?他们夫妻俩经过商量后郑重决定,不管多难,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教育,“考大学,有知识了才有未来。”

于是,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妈妈周春连背着朱志强走进教室,走出校园的。

“如果说我得了一些成绩,勋章也有妈妈的一半儿。”朱志强说,他的卧室里摆了很多书,一张床既用来休息,也用来学习,是书桌。

他说,初中时因长时间坐板凳,导致受力不均,长出了褥疮,敷药换药,好了又烂,最终两次被迫手术。到初三时,为了不耽误学业,经学校同意,妈妈周春连在教室后面,给铺了一张不足一米宽的床,变成了“特殊的课桌”。

从此,他开启“俯卧式”听课模式,一般都是趴着写字,一直到高考。

朱志强说,10多年来,他走到哪儿,妈妈就跟到哪儿,用肩背、自行车推、电动三轮车带,撑起了他的求学之路。

对自己当年的高考表现,朱志强还算满意,他填报了数学专业。

之所以如此,一是喜欢,二是认为这个学科对身体的限制相对少点,方便以后工作。武大党委书记韩进赞赏他的选择,鼓励他“今后的路会走得更宽”。

“朱志强具有保尔·柯察金一般的钢铁意志,他的励志故事在学校广为传颂,勉励着我们不断前行!”焦作一中的学弟学妹们对他这样赞叹。

贾超凡 双腿膝关节变形 高考成绩:575分 录取学校:郑州大学

“爸爸脊背托起了我的大学梦”

憨厚的笑容、清秀的外表、朴实的语言,这是19岁的贾超凡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坐在床上的贾超凡看起来和其他男孩没啥两样,但是如果注意到一旁的轮椅,就会发现这个男孩正在经受疾病的侵扰,他的双腿严重弯曲,膝关节变形,早已无法正常行走。

7月24日,贾超凡以总分575分、高出文科一本线59分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录取。

“对这个双腿无法行走的孩子来说,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太不容易了,真是了不起!”在滑县县城一个狭窄的小胡同里,前来祝贺的邻居们纷纷感慨。

1998年11月出生的贾超凡,不到一岁时身上突然出现黄斑,后来经过检查,让家人们大吃一惊,原来患的是血友病。其后伴随年龄增长,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直到上了初一后双腿已完全无法行走。

从小学开始,爸妈和爷爷轮流背着他上学,后来他慢慢长大了,爸爸贾庆斌只能辞掉工作,专一接送。家中生计主要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活愈发拮据。

10年来,贾庆斌用肩背、自行车推、电动三轮车,撑起了儿子的求学之路。

贾超凡说,由于他从小到大不能动,只能坐着,所以比较安静,喜欢思考。学习上,也爱钻牛角尖,一道题解不出来,有时他会思考上两三天,直到最终解决。滑县一中教师、贾超凡的班主任王全岗说,贾超凡身上有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只要他想干的事情都能干成。

“孩子考上郑大,是全家的喜事儿,希望学校能为我和儿子提供一间小宿舍,方便照顾儿子。”贾庆斌表示,他担心儿子身体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黄蔚 听力障碍 高考成绩:639分 录取学校:南京大学

“听障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暴自弃”

从不到两岁被诊断为听力二级残疾,到今年高考夺取沈丘县理科第一名,以639分被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18岁男孩黄蔚这一路走得颇为不易。

黄蔚的妈妈杨晟楠告诉郑报融媒记者,在儿子1岁7个月时,他被郑州一家医院诊断为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残疾二级。“感到天都塌了,精神崩溃,完全处于低迷的状态。想不通,为什么孩子的命这么苦?”一段时间以来,杨晟楠常常以泪洗面。

看着孩子天真的笑容,她挺了过来,和家人带着孩子去北京治疗,然而无力挽回,只得接受残酷的现实。给孩子佩戴了助听器,送他到省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进行了长达3年的康复训练。

在黄蔚看来,听障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暴自弃。“如果你都瞧不起自己,认为是个残疾人,弱势群体,处处比健全人低一等,那日子就不好过了。”他在给省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说,“虽然听力有障碍,但不是逃避一切的借口。”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黄蔚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2004在郑州接受康复训练后,黄蔚回沈丘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获得钢琴十级、硬笔书法四级、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听力不好,就要比别人多努力,同样可以达到目标。”

为他们点赞 帮他们圆梦

“魏祥、黄蔚、贾超凡、朱志强……这些特殊的考生,尽管人生面临许许多多困难,但并未被困难所吓倒,反而更加坚强,显示出无穷的毅力和自信,令人敬佩。”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杨少伟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实验小学校长高阿莉表示,发生在残疾考生们身上的一个个励志故事,都值得点赞,“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理想大学,过程可能充满了太多的艰辛,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感染着很多人。”

据了解,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考生等上大学及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资助体系,并在政策设计上做到以人为本,方便办理。

从2015年高考开始,教育部、中国残联联合出台规定,各级教育考试机构需根据残疾考生的残疾情况和需要,为残疾人考生提供合理便利,其中包括提供盲文试卷,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允许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或使用轮椅、拐杖、特殊桌椅,延长考试时间等。

“为了减轻残疾人的教育负担,各地都在积极投入资金扶残助学。”河南省残联工作人员王丰林表示,让残疾学生享受更多高考便利,意味着残疾人群体受教育环境改善,这在促进高考公平的同时,对他们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激励,有助于推动残疾人融合教育发展。

精彩推荐